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個性調皮或活潑好動而引發的一種行為。在成人看來,愛搞惡作劇的孩子非常淘氣。心理學家認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一般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具有強烈的表現欲。通常,孩子愛搞惡作劇的目的不是為了捉弄他人,而是為了引入注意或表現自己。 這種行為多發生在與人相處時,特別是在家中與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故意把拖鞋底拿到床單上去蹭;把媽媽電動車的車鑰匙藏起來,讓她著急;洗完澡故意把整個衛生間弄溼。孩子搞惡作劇時,會非常開心。在幼兒園時,孩子也會搞惡作劇,如把小朋友的書包藏起來,但與在家時相比,孩子在幼兒園的惡作劇行為要少一些。 這種情形在生性調皮或淘氣的孩子身上比較多發,如,在家裡,奶奶急著要上廁所,但孩子卻故意躲在衛生間裡把門鎖上,任由大人怎麼叫門都不理會;幼兒園裡,寶寶也經常把小朋友的衣服藏起來,故意惹小朋友哭;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把自己的衣服全脫光了亂跑不肯上床;把同學的橡皮泥扔得到處都是……孩子的這些惡作劇,實在是令父母老師無比頭痛。 孩子搞“惡作劇”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有的孩子愛搞惡作劇,是由於有不良情緒,如父母批評不當,會讓孩子記恨,由此用惡作劇的形式報復。 (2)有的孩子愛搞惡作劇,是由於生性調皮、淘氣。再加上5歲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就會想著法子淘氣,如把爸爸的手提電腦藏起來。 孩子搞“惡作劇”,父母一定要積極地引導: (1)如果孩子是因搞惡作劇好玩,而經常捉弄別人的話,那麼,父母可以以牙還牙,如,在孩子要去上學前,把他的文具盒藏起來。因為孩子找不到肯定會著急,這樣,他就會明白,惡作劇會給別人增添麻煩,而不是一件好玩兒的事。 (2)如果孩子是想表現自己而搞惡作劇,如在牆上塗鴉時,媽媽要告訴孩子,他畫得很棒,如果換個地方畫,媽媽會更喜歡,因為這樣,就能保護他的表現欲。 (3)鼓勵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把新奇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和孩子一起去嘗試一下。如,孩子要往鹽裡倒水,那就把少許的鹽放在碗裡進行好了,看看鹽是怎樣溶解的,從而把惡作劇變成“科學研究”。 (4)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媽媽不喜歡”,如果他再做,就要給他立規矩。如,不許亂動媽媽的手機或電腦,否則,就不會給他買愛吃的水果。 孩子搞“惡作劇”,父母千萬別這樣做: (1)體罰痛打孩子。因為捱了打,孩子老實不了很長時間,反而會讓孩子的壞習慣越來越嚴重。 (2)對孩子的惡作劇哈哈大笑。因為這樣只會縱容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3)威脅他“你敢做下去,我就打你”,因為有時候他還是會鋌而走險的。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個性調皮或活潑好動而引發的一種行為。在成人看來,愛搞惡作劇的孩子非常淘氣。心理學家認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一般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具有強烈的表現欲。通常,孩子愛搞惡作劇的目的不是為了捉弄他人,而是為了引入注意或表現自己。 這種行為多發生在與人相處時,特別是在家中與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故意把拖鞋底拿到床單上去蹭;把媽媽電動車的車鑰匙藏起來,讓她著急;洗完澡故意把整個衛生間弄溼。孩子搞惡作劇時,會非常開心。在幼兒園時,孩子也會搞惡作劇,如把小朋友的書包藏起來,但與在家時相比,孩子在幼兒園的惡作劇行為要少一些。 這種情形在生性調皮或淘氣的孩子身上比較多發,如,在家裡,奶奶急著要上廁所,但孩子卻故意躲在衛生間裡把門鎖上,任由大人怎麼叫門都不理會;幼兒園裡,寶寶也經常把小朋友的衣服藏起來,故意惹小朋友哭;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把自己的衣服全脫光了亂跑不肯上床;把同學的橡皮泥扔得到處都是……孩子的這些惡作劇,實在是令父母老師無比頭痛。 孩子搞“惡作劇”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有的孩子愛搞惡作劇,是由於有不良情緒,如父母批評不當,會讓孩子記恨,由此用惡作劇的形式報復。 (2)有的孩子愛搞惡作劇,是由於生性調皮、淘氣。再加上5歲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就會想著法子淘氣,如把爸爸的手提電腦藏起來。 孩子搞“惡作劇”,父母一定要積極地引導: (1)如果孩子是因搞惡作劇好玩,而經常捉弄別人的話,那麼,父母可以以牙還牙,如,在孩子要去上學前,把他的文具盒藏起來。因為孩子找不到肯定會著急,這樣,他就會明白,惡作劇會給別人增添麻煩,而不是一件好玩兒的事。 (2)如果孩子是想表現自己而搞惡作劇,如在牆上塗鴉時,媽媽要告訴孩子,他畫得很棒,如果換個地方畫,媽媽會更喜歡,因為這樣,就能保護他的表現欲。 (3)鼓勵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把新奇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和孩子一起去嘗試一下。如,孩子要往鹽裡倒水,那就把少許的鹽放在碗裡進行好了,看看鹽是怎樣溶解的,從而把惡作劇變成“科學研究”。 (4)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媽媽不喜歡”,如果他再做,就要給他立規矩。如,不許亂動媽媽的手機或電腦,否則,就不會給他買愛吃的水果。 孩子搞“惡作劇”,父母千萬別這樣做: (1)體罰痛打孩子。因為捱了打,孩子老實不了很長時間,反而會讓孩子的壞習慣越來越嚴重。 (2)對孩子的惡作劇哈哈大笑。因為這樣只會縱容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3)威脅他“你敢做下去,我就打你”,因為有時候他還是會鋌而走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