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寫字

    在自然科學方面,有一位科學家的名字是時常被人們提起的,這就是伊薩克·牛頓。如果你學過物理,就一定知道牛頓關於力學的一些著名定律;如果你是個天文愛好者,你也許使用過牛頓發明的反射望遠鏡來觀察星星;如果你自學過高等數學,那你準知道牛頓是微積分學的創始人之一。牛頓的知識又廣又深,它對於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裡,我們著重來介紹一下這位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1665年英國正流行著瘟疫。劍橋大學暫時關閉了。牛頓也被迫離開學校回到了家鄉。傳說第二年秋天的一個黃昏,牛頓正坐在果園裡深思著,突然間一個熟透的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這件很平常的小事觸動了牛頓的思緒,使他聯想到科學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來。 原來那時候,他正在研究地球的引力有多大。他透過初步的研究後,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科學假設:地球不僅吸引著蘋果,也吸引著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體,而且它還吸引著遙遠的月亮和其他星體。他認為這種吸引力可以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但隨著距離的增加,吸引力會逐漸減弱。 牛頓為了證實自己的假定,仔細地研究月亮的運動。因為月亮是地球僅有的一顆衛星,比起其他星體來,它最接近於地球。牛頓認為,月亮在不停地運動,由於慣性的緣故,它時刻要擺脫地球,然而地球對於月亮具有一種吸引力,就像一根無形的繩子拉住了月亮,使它不能逃脫而乖乖地在目前的軌道上圍繞著地球執行。要是地球的吸引力突然消失的話,月亮就會逃之夭夭;要是月亮停止運動,它也會像蘋果一樣地掉到地球上來。 在牛頓以前,著名的天文學家開普勒發現了行星繞日運動的三大定律,伽利略也發現了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牛頓繼承了他們的工作,想透過數學方法計算出地球對月亮的引力究竟有多大,從而來證明自己的設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計算這個問題很不容易,困難像一座大山似的橫在它的面前。 牛頓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對地月間的引力進行繁複的計算,始終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成功似乎還遙遙無期。但他毫不氣餒,繼續奮鬥著,並不斷地改進計算方法。 有一次,牛頓無意中發現過去引用的一個數據有問題,於是他根據皮卡兒測量地球大小所得的最新資料重新計算,結果完全證實了他的假設是對的。他乘勝追擊,又計算了太陽對各大行星的引力,計算結果進一步證明了太陽作用於行星的引力也正好是迫使這些行星在各自軌道上執行的力量。 就這樣,牛頓透過大量的研究,充分證明了引力作用並不是地球所獨有的。宇宙間所有的物體,無論是巨大的星體,還是微小的塵粒,都是相互吸引的。他把這種無處不有的引力,稱作“萬有引力”,並把它總結成為定律:“任何兩個質點之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力量,其大小和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並和它們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美人喜歡什麼釣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