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體:大地水準面所包圍的球形體,即地球的真實形狀。據衛星觀測,地球南北半球不對稱,北極凸出,南極凹進;中緯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進,形狀不規則。
2、康拉德面:地球內部的次級不連續面。在地殼中平均深度約20km(指陸地)處。其深度變化較大,最深約40km,陸地最淺約10km,海洋上明顯淺得多,甚至沒有。 一般認為此面以上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密度2.7左右),以下的一層與玄武岩相似(密度2.9左右),故康拉德面成為“花崗岩層”和“玄武岩層”的分介面。
3、莫霍面:地殼同地幔間的分介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或莫氏面)。地幔與上下層不同物質的分界處稱為不連續面。外面的被命名為莫霍不連續面,深處的則是古登堡不連續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密度約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岩相近,密度約3.1-3.3×10^3kg/m^3。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
4、古登堡面:在軟流層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介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穿過此介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指縱波)曲線在此介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這個介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發現的,所以以古登堡介面為此命名。它構成了地幔圈與外核流體圈的分介面。透過此介面向下,縱波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
5、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 層。厚約60~120公里,為地震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岩組成。
6、軟流圈:軟流圈 指地殼岩石圈以下的圈層在地表以下70—100公里至地下1000公里之間,位於地幔上部。地震波的波速在這裡明顯下降;又稱低速帶。據推測,這裡溫度約1300℃左右,壓力有3萬個大氣壓,已接近岩石的熔點,因此形成了超鐵鎂物質的塑性體,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狀態緩慢流動,故稱軟流圈。板塊構造理論的地幔對流運動,就是在軟流圈中進行的。岩石圈板塊就是在軟流圈之上漂移的。
7、磁偏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夾角。
8、磁傾角: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磁場總強度向量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地磁場強度方向在水平面之下的,為正磁傾角;而在水平面之上的,則為負磁傾角。 樓主問的真多。這下分數得給了吧。
1、地球體:大地水準面所包圍的球形體,即地球的真實形狀。據衛星觀測,地球南北半球不對稱,北極凸出,南極凹進;中緯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進,形狀不規則。
2、康拉德面:地球內部的次級不連續面。在地殼中平均深度約20km(指陸地)處。其深度變化較大,最深約40km,陸地最淺約10km,海洋上明顯淺得多,甚至沒有。 一般認為此面以上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岩相似(密度2.7左右),以下的一層與玄武岩相似(密度2.9左右),故康拉德面成為“花崗岩層”和“玄武岩層”的分介面。
3、莫霍面:地殼同地幔間的分介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或莫氏面)。地幔與上下層不同物質的分界處稱為不連續面。外面的被命名為莫霍不連續面,深處的則是古登堡不連續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此面以上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岩相似,密度約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質平均化學組成與橄欖岩相近,密度約3.1-3.3×10^3kg/m^3。莫霍面溫度為400-1000/℃。
4、古登堡面:在軟流層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介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穿過此介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指縱波)曲線在此介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這個介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發現的,所以以古登堡介面為此命名。它構成了地幔圈與外核流體圈的分介面。透過此介面向下,縱波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
5、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 層。厚約60~120公里,為地震高波速帶。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岩組成。
6、軟流圈:軟流圈 指地殼岩石圈以下的圈層在地表以下70—100公里至地下1000公里之間,位於地幔上部。地震波的波速在這裡明顯下降;又稱低速帶。據推測,這裡溫度約1300℃左右,壓力有3萬個大氣壓,已接近岩石的熔點,因此形成了超鐵鎂物質的塑性體,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狀態緩慢流動,故稱軟流圈。板塊構造理論的地幔對流運動,就是在軟流圈中進行的。岩石圈板塊就是在軟流圈之上漂移的。
7、磁偏角:地球表面任一點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夾角。
8、磁傾角: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磁場總強度向量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地磁場強度方向在水平面之下的,為正磁傾角;而在水平面之上的,則為負磁傾角。 樓主問的真多。這下分數得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