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5G時代的高速發展時代,各大運營商都在積極的進行5G佈局,世界上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公司都在積極的爭取5G領域更多的專利,從各方面來看,5G都是的未來都是可期的,對各大行業產業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可是為什麼仍然那麼多5G無用論!
-
1 # 楊y
-
2 # 老呂侃電影
今年中國產5G手機新款層出不窮,但還是有很多人說:“5G對於我來說也沒啥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新款iPhone SE作為一個4G手機,自推出以後,銷量卻超越眾多中國產5G手機。說明了大眾對於5G的感知真的不強。
那麼5G是真的沒用嗎?我們先來看看現在5G訊號的覆蓋範圍,教授以中國聯通提供的資料為例,可以看到深圳的5G範圍幾乎達到50%了。
城區基本全覆蓋,但很多人依舊說5G沒用是指,對於2020年這個時間點來說沒啥用,5G應用後並沒有像它曾經宣傳的那麼厲害。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以下3個方面並沒有在5G上實現:
5G套餐費用居高不下
雖然教授現在還沒換5G手機,但依然攔不住運營商總是給我打電話,催促升級5G套餐。但當得知套餐費用少則99元,多則299元的時候,只好作罷。
這應該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4G套餐已經夠用了,沒必要再多花數十倍的價錢升級套餐。而且現在隨處都是WIFI,更用不著升級套餐了。
應用場景很少
如果能有更多的體驗感,也有不少的人願意花更多錢購買5G套餐。
但現在5G相關的應用APP基本沒有,能夠做到的事十分有限。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軟體,莫過於微信、微博、抖音、支付寶、淘寶、騰訊視訊、愛奇藝等等,好像沒有哪個APP能讓我們感受到5G帶來的體驗。
除了下載任務時等待的時間變少,其它的好像沒有了。
其它層面的應用
有人說無人駕駛、遠端醫療、物聯網,這些都需要5G的應用。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這些同樣也是從3G邁向4G時代時的設想。4G時代沒搞定的事情,到了5G可能還是沒法解決。
而在物聯網上談5G是最離譜的,殊不知物聯網對網路的要求是: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
是否真的無用?
但是不是5G真的就沒有用了呢?對普通人來說是的,僅僅只有網速上的巨幅提升。
去年鋪天蓋地式的“萬物皆可5G”,好像一切技術上的問題有了5G就能迎刃而解,5G可以參與各種方方面面的工作,到了今天才意識到5G對於這些問題都沒有很大的幫助。
問題出在哪裡呢?只能說在2019年裡手機廠商對於5G手機的過度營銷,並不是5G沒有用,只不過沒有到“非用不可”的那種地步。
關於5G的話題在去年11月就基本沒熱度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看那些iPhone 11剛釋出時的評價,再來和現在它的銷量對比,不要太打臉。
理性看待任何一次科技創新,不要盲目聽信廠商們的營銷,堅持自己的選擇才是正解。
-
3 # 孫長俊97456211
一個產品是否有用,在領域裡是否可以廣泛應用並起到關鍵性作用。這是一個產品有用沒用的關鍵所在。5G是一種更廣泛的鋪蓋式網路。一部分人只看到了5G在手機上的應用。速度快網路穩定。真正的5G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可在製造業上使生產運作變得更加的靈活,並且兼顧效率,提高安全性和降低維護成本。這裡更包括軍事,能源公共事業零售業農業金融服務,健康產業,媒體娛樂,運輸保險教育,雲端運算,以及遊戲房地產,公共安全餐飲旅遊等諸多領域。它是一種基礎架構,誰能完成5G最基礎的基礎架構,誰就能在世界科技上有絕對的話語權。美國為什麼不去限制阿里巴巴不去限制騰訊?因為他們是在美國基礎架構的基礎上做,對美國的經濟軍事及諸多領域沒有威脅,而華為5G做的工作就是基礎架構的建設,實際就是爭奪科技未來的話語權問題,華為最初發展5G時,美國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當美國認識到這一點時,華為的5G已經遠遠跑在了世界前面,並已領跑。所以美國舉全國之力限制華為,用以限制華為繼續發展的速度,給他們空出時間大力發展5G。如果5G沒有用美國就不能花這麼大力氣限制華為5G的發展。所以5G在未來的世界發展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4 # 冪療
一、5G套餐費用高,大部分人覺得4G足夠使用。
大多數人覺得4G套餐已經夠用了,沒必要再多花數十倍的價錢升級套餐。而且現在隨處都是WIFI,更用不著升級套餐了。
二、應用場景很少,沒有多少體驗感。
現在跟5G相關的應用APP基本沒有,能夠做到的事十分有限,所以還感受不到5G帶來的體驗。
三、人們對於5G的力量不夠自信。
大家都知道,無人駕駛、遠端醫療、物聯網等等,這些都需要5G的應用,但這似乎也是從3G邁向4G時代時的設想,4G時代沒搞定的事情,到了5G能否解決不太確定。所以還感受不到5G帶來的力量。
其實,說白了,在很多人思想中認為,5G並不是沒有用,只不過沒有到“非用不可”的那種地步。
-
5 # 匯雁1
一亇產品,有沒有用,有多大用,市場說了算!
一,據老齡辦公佈的資料,截止2020年,中國的老年人約有2.5個億之多。
這麼多的老年人,4G智慧手機尚且玩不轉,何談玩高階的5G?
二,中國低收入的人群,畢竟是多數。如果一個人,月收入僅僅只有三四千元,要養家要生活,要還貨,還要……。
誰會舍將花幾仟元,買個5G手機?
三,不要小看中國百姓的眼光。電視臺上,光鮮亮麗的演員,頭上戴的,脖子上掛的,身上穿的,幾乎都是高大上。
難道普通大眾看不出好壞,平常百姓能不羨慕?
難啊!難於囊中羞澀。捨不得口袋裡的錢,還有更多的應急,需要派上用場。不是嗎?
三,5G前途廣闊,但目前市場需要培育。
不是什麼人,一呼就能百應,一促就能一就。
特別在疫情拖累,經濟尚在復甦的時期。當人們口袋裡的錢再多一些;加上5G基站全面鋪開,何必為銷路犯愁?
-
6 # 科技大視覺
由於訊號頻率、波長與傳輸衰減的原因,一個2G基站可以覆蓋7公里,一個4G基站可以覆蓋1公里,一個5G基站僅能覆蓋300米。
中國為了4G的覆蓋,投入了鉅額的資金。全球4G基站大約有500萬+個,中國佔據了340W+個,美國僅有20W個4G基站。在很多發達國家,運營商都是私營的因此對於偏遠地區選擇使用2-3G基站覆蓋,不提供4G服務。如果中國想要把現有4G地區全部提供5G服務,那麼需要340W*4(按照最低4倍算實際4-8倍)=1360W個基站,5G基站的價格20-60W之間,我們同樣按照能以4倍密度取代4G基站的5G基站大概48W左右,1360W*48W=6.5萬億元。如果有一定金融知識的人可能知道4萬億的威力....假設我們僅對人口密度大一些、行為活躍的35%的地區進行5G覆蓋,那麼成本依然高達2.2萬億。
只看耗電量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那麼我們來看下實際的經濟情況。中國移動2018的電費開支是245億元,中國移動2018年的利潤為1177.81億元。我們依然在這裡假設僅有35%4G覆蓋地區會部署5G,那麼耗電開銷為245億*12*35%=1029億元。大家通過科普已經知道了,所謂5G通訊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光纖介質傳輸,那麼問題來了。我們4G有多少使用者可以達到理論的100mbps呢?幾乎都不能,為什麼?原因是使用人數多,造成接入承載網扛不住這麼大的流量需求,導致大家的速率普遍在30-80mbps,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核心骨幹網和接入承載網全部維持原樣,僅僅把4G基站換成5G基站連一樣的人會如何呢?答案是大家使用5G繼續享用30-80mbps的速率,為什麼?這就像水傳輸,前面的管道細長流速固定,最後出水口無論造的多大出水的量始終不變,因此接入承載網需要大規模擴容改造來迎合5G速率。
所謂的專屬生態圈就要如此持續打造。綜上所述,5G有沒有用,完全取決於你能不能認為未來幾年可以應對好以上五大挑戰,能應對就是看好,不能應對就是不看好也就是產生無用言論。
-
7 # 瘋評科技
很多人認為5G沒有用,都是當下情況來說的,這也是實情。其實我們看好的5G大好前途也無非是看未來,就如同炒股一樣,炒的都是未來價值,並不是當下價值,5G的價值就在於未來提供了很大的可想象空間。
在當下來說,5G作用非常有限2020年是5G的商用元年,我們可以從新聞上看到各處都有5G速度測試效果,大多數只是廠商的建設測試工作,還有少數人嚐鮮。
因為當前5G的基站建設數量有限,只有一些一線城市有一定的覆蓋能力,且基本都是在NSA組網環境下,換句話說,你用的5G就只是到基站快了點,核心網還是原來的4G核心網,其速度上快的比較有限。
從網路速度來講,當前商用的5G網路頻寬比4G確實要大了10來倍,雖然有大頻寬,但並沒有實際的應用來匹配,比如4K視訊源都比較少,更不用說8K視訊,以及其上的VR/AR了,那麼5G網路實際上是頻寬過剩,並沒有實際的作用。
這種情況下,5G就屬於比較雞肋了,因為資費貴,並且訊號不好,用途少。認為5G沒有用也是沒有錯的。
5G的作用在未來,也是科技競爭力的體現當華為佔據5G技術至高點之後,美國的羨慕嫉妒恨之心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側面說明了5G將是非常有用的。
增強的移動頻寬當前4G的頻寬最高在100Mbps,滿足一般短視訊應用還是沒問題的。到了5G成熟期後,其頻寬最高可達10Gbps,很輕鬆滿足4K,8K極清視訊要求,對於VR/AR所要求的4Gbps以上的頻寬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如果說4G實現了短視訊的爆發,那麼5G將是視訊社交的成熟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將更能激發新的社會需求和產生新的競爭力產品。
高可靠的低時延通訊為什麼我們在4G時代依然有很多遠端應用無法投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就是因為時延要求無法達到。比如遠端醫療,遠端的醫療專家在通過遠端觀察現場並作出判斷後,需要即時進行資訊回饋來指導現場操作,需要在極短時間內來完成。那麼在5G的SA網路下,憑藉著5G特有的網路切片能力,可以實現端到端的高可靠低時延,各種遠端應用也就不在話下了。在上面提到VR/AR也有小於7ms的時延要求,才會讓人眼不會看到視覺畫面的卡頓。無人駕駛這樣的應用才能投入到生活中。
海量的裝置連線能力在5G成熟期,要實現每個基站至少可以連線100萬級別的終端裝置,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萬物互聯的願景。
到時候,路上的電線杆,垃圾桶都會接入5G網路,實行智慧化控制,人類社會的生活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正是由於具備強大數量的連線能力,才能提供物聯網支援。
在5G上述三大特點之下,將煥發出巨大的商機,因此企業之間,國與國之間,為此爭得頭破血流,因為利之所在嘛。
5G當前確實用處不大,說沒有用也是沒有錯的,我們看的是未來,大致在5年之後就可以看到上面的應用開花結果了,享受到5G技術帶來的生活樂趣。
-
8 # 科技動力
5G時代2019年已經開啟,但是5G的普及卻是個長期工程。
5G的先進性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人感覺5G無用,也不是錯覺。
5G是新一代行動通訊網路技術,具有雙向高速度、低時延、支援高併發持續連線的能力。相比於4G,5G的意義不只是10倍以上的網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更低時延、更穩定、更安全、更密集的連線。
從各大運營商的積極佈局來看,5G網路部署在加速推進。
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5G無用論出現呢?其實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5G手機等終端裝置
當你只有5G手機拿著,甚至很多地方還可能用的是4G網路時;即便是用上了5G手機、5G網路,你發現除了網速快,其它也沒見到5G的特別之處時,這樣的感受就不奇怪了。
手機端其實還好,經過2019-2020二年時間的發展,從晶片到手機都基本可趨於成熟,價格也會從中高階過渡到高中低全覆蓋,應該會在2020年下半年某個時候實現市場銷售的反轉。
但是5G網路就沒有這麼快了。截止目前全國大概完成5G基站建設25萬個左右,仍處在網路建設的起步階段。
由於5G訊號覆蓋能力比4G還要差不少,保守的估計中國實現主要地區的基本覆蓋也需要500-700萬個基站。這個建設週期可能會長達5-10年!而中國整個5G網路建設的投資就要達到數萬億以上。
因此5G時代的前一、二年大多數地方都還沒有5G訊號,何談5G普及和有效發揮出其價值來?
也正因為5G網路建設普及還早,所以截至目前5G應用更是鳳毛麟角。這更是個長期的工程。
5G,的確是未來20年以上的物聯網+人工智慧時代的重要基礎支撐平臺。但是5G網路尚不完備,人工智慧也才剛剛起步發展,所以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應用產品或方案還是少之又少。
5G應用的真正普及那還需要數年以至於10年左右時間去逐步實現。
5G是個革命性時代,前景誘人,但是過程漫長,不是一蹴而就從各方面來看,5G時代的未來都是可期的,而5G+物聯網+人工智慧對會幾乎對所有行業、產業,甚至人們的生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很多領域可能會出現革命性的技術及模式顛覆。
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技術將大幅度改變未來人們的遠端互動、展示、教育、培訓、辦公、網路衝浪方式,當然也可以改變人們的遊戲、娛樂等方式。5G技術的雙向高速度+低時延特性,讓身臨其境的體驗,真的未必要身臨其境。
相信大多數人們都領教過去一趟醫院的痛苦,不但是可能的病痛,就是沒毛病一天下來,也累的夠嗆。更嚴重的是醫療資源不足,預約個手術可能要幾個月,而更專業、水平更高的醫生,可能也因為滿天飛、到處跑而苦於勞頓,還降低了效率。5G時代,遠端護理、遠端診療甚至遠端手術都會到來,特別是極其便利、高效的遠端協同診斷,將會大幅度改善目前的疑難雜症診療難題,人們就醫難的問題將會有根本性改善。
5G時代的生活、辦公變革,我們都是可以直接體驗的。而5G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智慧工業、智慧農業等產業領域。未來的無人工廠、無人倉庫、無人農場將會徹底把人們從工業、農業生產一線的枯燥和辛苦中解放出來。
當然,我們還是要多學點兒技能了,未來人工智慧的時代,機器人是要和我們PK工作崗位的。無論如何,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人類的財富將會大幅度增加,我們人類總會在技術發展中找到更好的自我價值的。
所有這些5G時代的美好,幾乎都不是現在。所以,現在的人們才會有了5G無用的認識。事實上這些都會到來,只不過是在未來的20-30年以上的週期中,逐步到來。
迎接5G時代,我們還需要多一些耐心,當然所有人都可為5G的美好未來再加把勁。
-
9 # ML科技博
在討論這個話題前,我想先分享一件事。去年,華為推出了mate30 5G系列。該系列還沒開賣時,就有媒體傳出,5G銷量疲軟,但5G系列開賣後銷量卻猛漲。同樣是去年,雙11活動,6000元以上檔位(銷量),華為超過了蘋果。
華為5G
說了這麼多,那5G 到底有什麼用呢?
5G有什麼用?
首先,5G本身會促進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能夠帶動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以及創造出大量新的價值空間,另外5G對於當前的產業結構升級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於5G未來的應用和發展,將在以下幾個方面起到作用:
1、5G促進物聯網的全面發展
5G通訊標準在很大程度上考慮了物聯網對於行動網路的要求,包括大頻寬、高容量、低時延、安全等,所以很多人也把5G時代稱為物聯網時代。物聯網本身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工業、農業、醫療、教育、金融等),通過物聯網能夠使得網際網路進一步脫虛向實。
2、5G促進人工智慧產品的落地應用
當前人工智慧是整個科技領域的一個創新熱點,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等一眾技術最終都指向了人工智慧,所以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5G對於人工智慧產品的研發和落地應用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通過5G能夠進一步完善人工智慧產品的應用場景。可以說,5G能夠全面拓展智慧體的應用邊界,讓智慧體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內使用。
3、5G促進行業領域的創新
當前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網路化、資訊化和智慧化,基於5G提供的網路環境,企業可以更容易搭建各種創新平臺,涉及到雲端計算平臺、大資料平臺、人工智慧平臺等等,以便於企業完成各種行業領域的創新。
另外還有這麼個現象,手持5G手機,然後在5G覆蓋的範圍內用著4G的套餐,網速竟接近300M。想想以前的4G也就幾十M的網速。由此,現在的5G並非無用,甚至來得更快。看看以前的3G、4G,有多少人說要等待。
最後,5G的落地應用將全面推動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這會進一步促進網際網路為傳統行業賦能,從而帶動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向產業領域深入。
-
10 # 基金一年翻一倍
準確的說,不是說5G沒有用,而是真正的5G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導致理解上出現了嚴重偏差。5G大約需要面對五大挑戰,如果這五大挑戰都能應對,那麼一定可以大獲成功。
描述5大挑戰前必須要科普的是
科普1:
很多人以為的5G傳輸方式是:
手機->5G基站->5G基站->5G基站……->抖音伺服器
實際的5G方式是:
手機->5G基站->佔據傳輸路徑長度99+%的光纖介質->抖音伺服器
科普2:
很多人以為的5G超低延遲是:
手機->5G低延遲->抖音伺服器
實際的5G是:
手機->5G低延遲->5G基站
五大挑戰之一:範圍覆蓋成本
由於訊號頻率、波長與傳輸衰減的原因,一個2G基站可以覆蓋7公里,一個4G基站可以覆蓋1公里,一個5G基站僅能覆蓋300米。
中國為了4G的覆蓋,投入了鉅額的資金。全球4G基站大約有500萬+個,中國佔據了340W+個,美國僅有20W個4G基站。在很多發達國家,運營商都是私營的因此對於偏遠地區選擇使用2-3G基站覆蓋,不提供4G服務。如果中國想要把現有4G地區全部提供5G服務,那麼需要340W*4(按照最低4倍算實際4-8倍)=1360W個基站,5G基站的價格20-60W之間,我們同樣按照能以4倍密度取代4G基站的5G基站大概48W左右,1360W*48W=6.5萬億元。如果有一定金融知識的人可能知道4萬億的威力....假設我們僅對人口密度大一些、行為活躍的35%的地區進行5G覆蓋,那麼成本依然高達2.2萬億。
南韓首爾,一個巴掌大的城市,僅有上海、南京十分之一、杭州三十三分之一大小的南韓首都,已經部署了8W個5G基站,掉線家常便飯,訊號極差,還在不斷地堆基站。
五大挑戰之二:5G耗電成本
5G基站的功耗眾所周知, 5G基站單系統的典型功耗分別為:華為3500W,中興3255W,大唐4940W,而一般4G的單系統功耗僅為1300W,5G是4G的3倍。如果覆蓋同樣面積需要4倍於4G基站,因此5G單位面積耗電成本是4G的12倍。
只看耗電量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那麼我們來看下實際的經濟情況。中國移動2018的電費開支是245億元,中國移動2018年的利潤為1177.81億元。我們依然在這裡假設僅有35%4G覆蓋地區會部署5G,那麼耗電開銷為245億*12*35%=1029億元。
五大挑戰之三:接入承載網改造擴容工程
大家通過科普已經知道了,所謂5G通訊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光纖介質傳輸,那麼問題來了。我們4G有多少使用者可以達到理論的100mbps呢?幾乎都不能,為什麼?原因是使用人數多,造成接入承載網扛不住這麼大的流量需求,導致大家的速率普遍在30-80mbps,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核心骨幹網和接入承載網全部維持原樣,僅僅把4G基站換成5G基站連一樣的人會如何呢?答案是大家使用5G繼續享用30-80mbps的速率,為什麼?這就像水傳輸,前面的管道細長流速固定,最後出水口無論造的多大出水的量始終不變,因此接入承載網需要大規模擴容改造來迎合5G速率。
5G通訊僅僅能解決手機->基站幾百米的通訊問題。因此這是第三個需要大工程改變的挑戰。
五大挑戰之四:使用者成本(套餐費用+終端續航能力)
1.套餐費用,由於運營商建設5G需要投入巨資,那麼5G的套餐使用費用是使用者最關注的一個方面,目前普通使用者4G的套餐費用普遍在30-100元不等,運營商如何平衡挑戰一-三種投資和使用者收回成本方面,需要有更人性化的收費方案。
2.終端續航,尤其是手機續航。需要終端廠商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整合晶片方案。
五大挑戰之五:5G專屬生態圈
指專屬於5G生態圈,很多人提到過VR應用,這並不屬於5G。原因是很多家庭都已經接入了100-200M的光纖入戶,網路訊號更穩定,但是沒有衍生出更多的VR市場。遠端手術,著同樣不屬於5G生態圈,因為遠端手術和指導拉高速專線是更合理的做法,頻寬和穩定性更可靠等等。
所謂的5G專屬生態圈是指僅用光纖入戶入司或+WIFI做不到,但是光纖+5G基站無線傳輸可以做到的內容,只有基於此才能促進5G生態圈和使用者群的擴大發展。
比如說遠端駕駛,指使用者遠端駕駛車輛,這個算是5G專屬生態圈,我們先不討論延遲問題,但是光纖是無法拉到每輛車上的,因此這是一個5G專屬。如果有遠端駕駛需求的人,那麼5G是他必不可少的渠道。
所謂的專屬生態圈就要如此持續打造。
綜上所述,5G有沒有用,完全取決於你能不能認為未來幾年可以應對好以上五大挑戰,能應對就是看好,不能應對就是不看好也就是產生無用言論。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多人都在宣傳5G的好,但是卻有一部分人在那表示5G無用論,而最重要的是,這部分人都沒使用過5G,這是為什麼呢?
準確的說,不是說5G沒有用,而是真正的5G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導致理解上出現了嚴重偏差。5G大約需要面對五大挑戰,如果這五大挑戰都能應對,那麼一定可以大獲成功。
描述5大挑戰前必須要科普的是
科普1:
很多人以為的5G傳輸方式是:
手機->5G基站->5G基站->5G基站……->抖音伺服器
實際的5G方式是:
手機->5G基站->佔據傳輸路徑長度99+%的光纖介質->抖音伺服器
科普2:
很多人以為的5G超低延遲是:
手機->5G低延遲->抖音伺服器
實際的5G是:
手機->5G低延遲->5G基站
五大挑戰之一:範圍覆蓋成本
由於訊號頻率、波長與傳輸衰減的原因,一個2G基站可以覆蓋7公里,一個4G基站可以覆蓋1公里,一個5G基站僅能覆蓋300米。
中國為了4G的覆蓋,投入了鉅額的資金。全球4G基站大約有500萬+個,中國佔據了340W+個,美國僅有20W個4G基站。在很多發達國家,運營商都是私營的因此對於偏遠地區選擇使用2-3G基站覆蓋,不提供4G服務。如果中國想要把現有4G地區全部提供5G服務,那麼需要340W*4(按照最低4倍算實際4-8倍)=1360W個基站,5G基站的價格20-60W之間,我們同樣按照能以4倍密度取代4G基站的5G基站大概48W左右,1360W*48W=6.5萬億元。如果有一定金融知識的人可能知道4萬億的威力....假設我們僅對人口密度大一些、行為活躍的35%的地區進行5G覆蓋,那麼成本依然高達2.2萬億。
南韓首爾,一個巴掌大的城市,僅有上海、南京十分之一、杭州三十三分之一大小的南韓首都,已經部署了8W個5G基站,掉線家常便飯,訊號極差,還在不斷地堆基站。
五大挑戰之二:5G耗電成本
5G基站的功耗眾所周知, 5G基站單系統的典型功耗分別為:華為3500W,中興3255W,大唐4940W,而一般4G的單系統功耗僅為1300W,5G是4G的3倍。如果覆蓋同樣面積需要4倍於4G基站,因此5G單位面積耗電成本是4G的12倍。
只看耗電量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那麼我們來看下實際的經濟情況。中國移動2018的電費開支是245億元,中國移動2018年的利潤為1177.81億元。我們依然在這裡假設僅有35%4G覆蓋地區會部署5G,那麼耗電開銷為245億*12*35%=1029億元。
五大挑戰之三:接入承載網改造擴容工程
大家通過科普已經知道了,所謂5G通訊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光纖介質傳輸,那麼問題來了。我們4G有多少使用者可以達到理論的100mbps呢?幾乎都不能,為什麼?原因是使用人數多,造成接入承載網扛不住這麼大的流量需求,導致大家的速率普遍在30-80mbps,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核心骨幹網和接入承載網全部維持原樣,僅僅把4G基站換成5G基站連一樣的人會如何呢?答案是大家使用5G繼續享用30-80mbps的速率,為什麼?這就像水傳輸,前面的管道細長流速固定,最後出水口無論造的多大出水的量始終不變,因此接入承載網需要大規模擴容改造來迎合5G速率。
5G通訊僅僅能解決手機->基站幾百米的通訊問題。因此這是第三個需要大工程改變的挑戰。
五大挑戰之四:使用者成本(套餐費用+終端續航能力)
1.套餐費用,由於運營商建設5G需要投入巨資,那麼5G的套餐使用費用是使用者最關注的一個方面,目前普通使用者4G的套餐費用普遍在30-100元不等,運營商如何平衡挑戰一-三種投資和使用者收回成本方面,需要有更人性化的收費方案。
2.終端續航,尤其是手機續航。需要終端廠商進一步整合和優化整合晶片方案。
五大挑戰之五:5G專屬生態圈
指專屬於5G生態圈,很多人提到過VR應用,這並不屬於5G。原因是很多家庭都已經接入了100-200M的光纖入戶,網路訊號更穩定,但是沒有衍生出更多的VR市場。遠端手術,著同樣不屬於5G生態圈,因為遠端手術和指導拉高速專線是更合理的做法,頻寬和穩定性更可靠等等。
所謂的5G專屬生態圈是指僅用光纖入戶入司或+WIFI做不到,但是光纖+5G基站無線傳輸可以做到的內容,只有基於此才能促進5G生態圈和使用者群的擴大發展。
比如說遠端駕駛,指使用者遠端駕駛車輛,這個算是5G專屬生態圈,我們先不討論延遲問題,但是光纖是無法拉到每輛車上的,因此這是一個5G專屬。如果有遠端駕駛需求的人,那麼5G是他必不可少的渠道。
所謂的專屬生態圈就要如此持續打造。
綜上所述,5G有沒有用,完全取決於你能不能認為未來幾年可以應對好以上五大挑戰,能應對就是看好,不能應對就是不看好也就是產生無用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