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林黛玉和寶玉一起讀《會真記》時,林黛玉罵寶玉是“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蠟槍頭”。林黛玉所說的這句話很有可能是一語多關。
首先,林黛玉說寶玉外強中乾。如果單獨理解銀樣蠟槍頭很簡單,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的意思,但是與苗而不秀聯在一起使用,就具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內涵。苗而不秀出自《論語》,原指禾苗不吐穗而結實,傷悼人早逝。後比喻人資雖好,但終無成就。《紅樓夢》裡借林黛玉之眼和北靖王之眼都再三渲染了寶玉的外形好看,但是寶玉卻是讀不書、做不了事的人,尤其是對待自己和林黛玉的婚姻。
其次,林黛玉說得另類情話。林黛玉與寶玉的感情是日漸深厚,他們進大觀園後,寶玉十二、三歲,林黛玉應該是十一、二歲,都是情思竇開的最好年華。一起偷看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偷情之舉,難免春心蕩漾。林黛玉用罵的方式訓寶玉,其實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打情罵俏。
第三,林黛玉話裡有話。林黛玉是大家閨秀,但是林如海死後,她在賈家的處境一日不如一日,比崔鶯鶯還慘,畢竟人家還有老母親。所以她更希望寶玉能像張生那樣勇敢,對自已有過分的舉動,先有婚姻之實,倒逼賈家成全他們。可惜寶玉這個銀樣蠟槍頭根本不懂張生之勇敢,更學不了張生。
第四,林黛玉巧妙地應對。林黛玉罵寶玉,是因為寶玉說引用了《會真記》的原話。林黛玉自然不甘示弱,同樣用書中的原話忿了回去,是一種機敏的應對。
以上,僅供參考。
擴充套件資料
元明清戲曲對紅樓夢詞彙有著直接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西廂記的主題對《紅樓夢》影響很大,《紅樓夢》的許多情節更是脫胎於《西廂記》。再看語言。《西廂記》的許多唱詞、道白均為《紅樓夢》所吸收。如"紗窗外定有紅娘報","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鴻案","斜簽著坐"等等。
另外,《紅樓夢》還吸收了《西廂記》中許多富於表現力的俗語,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蠟槍頭",這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
又如《紅樓夢》六十二回:邢岫煙對賈寶玉說:"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脫自《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詞。以上兩例,前者只是詞序作了變動,而整句俗語完全相同。後者王實甫認為不是俗語,曹雪芹使用時則在前面加了冠詞,點明其俗語的性質。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創造性地繼承了《西廂記》中的語言成分。
由於宋代對於武器管制非常嚴格,不允許民間私藏兵器,凡民間需辦社火等活動時,所用武器必須是“銀樣蠟槍頭”。
《紅樓夢》裡林黛玉和寶玉一起讀《會真記》時,林黛玉罵寶玉是“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蠟槍頭”。林黛玉所說的這句話很有可能是一語多關。
首先,林黛玉說寶玉外強中乾。如果單獨理解銀樣蠟槍頭很簡單,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的意思,但是與苗而不秀聯在一起使用,就具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內涵。苗而不秀出自《論語》,原指禾苗不吐穗而結實,傷悼人早逝。後比喻人資雖好,但終無成就。《紅樓夢》裡借林黛玉之眼和北靖王之眼都再三渲染了寶玉的外形好看,但是寶玉卻是讀不書、做不了事的人,尤其是對待自己和林黛玉的婚姻。
其次,林黛玉說得另類情話。林黛玉與寶玉的感情是日漸深厚,他們進大觀園後,寶玉十二、三歲,林黛玉應該是十一、二歲,都是情思竇開的最好年華。一起偷看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偷情之舉,難免春心蕩漾。林黛玉用罵的方式訓寶玉,其實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打情罵俏。
第三,林黛玉話裡有話。林黛玉是大家閨秀,但是林如海死後,她在賈家的處境一日不如一日,比崔鶯鶯還慘,畢竟人家還有老母親。所以她更希望寶玉能像張生那樣勇敢,對自已有過分的舉動,先有婚姻之實,倒逼賈家成全他們。可惜寶玉這個銀樣蠟槍頭根本不懂張生之勇敢,更學不了張生。
第四,林黛玉巧妙地應對。林黛玉罵寶玉,是因為寶玉說引用了《會真記》的原話。林黛玉自然不甘示弱,同樣用書中的原話忿了回去,是一種機敏的應對。
以上,僅供參考。
擴充套件資料
元明清戲曲對紅樓夢詞彙有著直接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西廂記的主題對《紅樓夢》影響很大,《紅樓夢》的許多情節更是脫胎於《西廂記》。再看語言。《西廂記》的許多唱詞、道白均為《紅樓夢》所吸收。如"紗窗外定有紅娘報","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孟光接了梁鴻案","斜簽著坐"等等。
另外,《紅樓夢》還吸收了《西廂記》中許多富於表現力的俗語,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蠟槍頭",這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
又如《紅樓夢》六十二回:邢岫煙對賈寶玉說:"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脫自《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中惠明的一段唱詞。以上兩例,前者只是詞序作了變動,而整句俗語完全相同。後者王實甫認為不是俗語,曹雪芹使用時則在前面加了冠詞,點明其俗語的性質。這一切均表明曹雪芹創造性地繼承了《西廂記》中的語言成分。
由於宋代對於武器管制非常嚴格,不允許民間私藏兵器,凡民間需辦社火等活動時,所用武器必須是“銀樣蠟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