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的成員有個人精神特質上的共性,但中產階級沒有整體性的階級立場。
嚴格的說,中產階級不是一個基於生產關係的概念,而是一個基於社會經濟地位的概念,所以它大致是囊括了兩類人的,即無產階級的相對上層(如技術工人)和資產階級的相對下層(如小經營者)。
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隨著大資產階級的剝削日益深化,財富聚斂日趨集中,被剝削者也日益窮困,這些中產階級成員在大的總體趨勢上,也是在不斷墜入無產階級的行列的。正因如此,對於這些人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整體的,有系統的,貫徹於其現實行動中的政治主張,有的只是一種很單純的個人追求,即透過個人的“努力”而不斷向上爬升,以對抗宏觀的下墜潮流和維持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
所以他們恐懼墜落為無產階級,並因此而蔑視無產階級,試圖將自己與之區分開來,他們沉湎於中產階級的幻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他們,使他們階級下落的行為懷著憤懣的抗爭心態,同時又羨慕著大資產階級,滿懷著透過個人的“努力”和“競爭”壓過本階級的其他成員,而上升成為大資產階級的一員的夢想。
正因為“中產階級”的成員不具備大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其意識形態的特質卻又接近於資產階級,充滿了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思想,所以中產階級作為一個整體,在本質上是高度的鬆散而缺乏凝聚力的。其在政治立場上唯一的一點階級凝聚力,也僅是一種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試圖阻止自身的社會地位下降的“動態對抗性”,說不好聽點就是“誰咬我我咬誰”,大資產階級剝削的厲害那就反資本家,無產階級要降低其社會地位那就反無產階級,本階級成員準備踩著自己往上爬那就內鬥。但反過來,危機一過,卻又故態復萌,大資產階級給他們分享了一些剝削所得,那就對其效忠做順民,無產階級保證其地位不變,那就“下顧垂青”與之做朋友,本階級面臨集體性的階級下墜,那就鼓動起來再聯合對外,不過如此。
而在現實中,在資本主義剝削趨勢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中產階級的這種“慣性式的團結”和“反射式的抗爭”也註定是被動,鬆散,軟弱而終將走向失敗的。於是中產階級的最終下場只有分裂,極少數人被資產階級收買進入資產階級陣營,絕大多數人下墜為無產階級並與之同化。
所以對於中產階級,還是不將其作為一個擁有穩定的,長遠的,獨立的訴求的階級,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從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轉變的具有時限性的中間形態”來看待較為合適。
當然,從比例上看,這些“相對接近於資產階級的未來無產階級”支援的較多的,應當還是無產階級的立場,因為真正的資產階級在現實裡並不允許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擁有資產階級的身份,並正強制性的日益將其推入無產階級當中。
中產階級的成員有個人精神特質上的共性,但中產階級沒有整體性的階級立場。
嚴格的說,中產階級不是一個基於生產關係的概念,而是一個基於社會經濟地位的概念,所以它大致是囊括了兩類人的,即無產階級的相對上層(如技術工人)和資產階級的相對下層(如小經營者)。
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隨著大資產階級的剝削日益深化,財富聚斂日趨集中,被剝削者也日益窮困,這些中產階級成員在大的總體趨勢上,也是在不斷墜入無產階級的行列的。正因如此,對於這些人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整體的,有系統的,貫徹於其現實行動中的政治主張,有的只是一種很單純的個人追求,即透過個人的“努力”而不斷向上爬升,以對抗宏觀的下墜潮流和維持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
所以他們恐懼墜落為無產階級,並因此而蔑視無產階級,試圖將自己與之區分開來,他們沉湎於中產階級的幻夢,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大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他們,使他們階級下落的行為懷著憤懣的抗爭心態,同時又羨慕著大資產階級,滿懷著透過個人的“努力”和“競爭”壓過本階級的其他成員,而上升成為大資產階級的一員的夢想。
正因為“中產階級”的成員不具備大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其意識形態的特質卻又接近於資產階級,充滿了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思想,所以中產階級作為一個整體,在本質上是高度的鬆散而缺乏凝聚力的。其在政治立場上唯一的一點階級凝聚力,也僅是一種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試圖阻止自身的社會地位下降的“動態對抗性”,說不好聽點就是“誰咬我我咬誰”,大資產階級剝削的厲害那就反資本家,無產階級要降低其社會地位那就反無產階級,本階級成員準備踩著自己往上爬那就內鬥。但反過來,危機一過,卻又故態復萌,大資產階級給他們分享了一些剝削所得,那就對其效忠做順民,無產階級保證其地位不變,那就“下顧垂青”與之做朋友,本階級面臨集體性的階級下墜,那就鼓動起來再聯合對外,不過如此。
而在現實中,在資本主義剝削趨勢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中產階級的這種“慣性式的團結”和“反射式的抗爭”也註定是被動,鬆散,軟弱而終將走向失敗的。於是中產階級的最終下場只有分裂,極少數人被資產階級收買進入資產階級陣營,絕大多數人下墜為無產階級並與之同化。
所以對於中產階級,還是不將其作為一個擁有穩定的,長遠的,獨立的訴求的階級,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從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轉變的具有時限性的中間形態”來看待較為合適。
當然,從比例上看,這些“相對接近於資產階級的未來無產階級”支援的較多的,應當還是無產階級的立場,因為真正的資產階級在現實裡並不允許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擁有資產階級的身份,並正強制性的日益將其推入無產階級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