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坤維
-
2 # 凱恩斯
尚未盈利醫藥企業屬於風險投資,比如百濟神州,千萬不要用估值技術。因為醫療研發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我們一直強調投資人應該將醫藥製造領域的投資集中在大型企業上面,因為原則上,以藥養研才是可以持續的,如果並沒有盈利的藥物作為基礎,那麼這種風險是不可控的。醫藥研發行業裡面,很多藥研發需要20年,數十億美元的投入,即使光看成功的藥物,平均來看7年的時間是需要保證的。而這7年不盈利的醫藥企業必須依賴社會資本不停的輸送,否則分分鐘死給你看。
這就是個很大的問題,甚至於有盈利能力的,諸如只有一個暢銷藥物支撐,然後用賺的錢投入到研發的企業,也是很難的,貝達藥業曾有過輝煌的凱美納,這是一個創新藥物,雖然有同類型的競爭對手。但是貝達藥業上市後這麼多年了,每年研發投入佔營收30%到40%,2017年研發3.8億,其依然沒有一款能夠接棒的新藥產品。而掛在其網站上面的CM082,實際上是透過收購卡南吉而獲得的研發專案。
我們不是說貝達藥業不努力,實際上其很努力,但是醫藥領域研發依然有重大不確定性,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上面醫藥大企業強者恆強,越來越大的道理。小企業在國際上,要麼被大企業擠走或者挖走研發人員,要麼被大企業整體收購。甚至於有些大企業用經濟的角度,收購自身已經有專利的對手企業,買來廢除。
所以說,沒有盈利的醫藥企業,投資人慎重,這個行業的確需要燒錢,但是這個行業必須集中優勢資源,以藥養研。
為什麼創新藥物藥價貴,這也是個全球性的難題,國外醫藥企業動則百億美元,所以,研發,實質上是患者開支在支撐。在某些發達國家,患者開支包括大量的政府開支和保險公司的開支。
未能盈利的公司上市估值是一個全世界難題。畢竟面臨著後市巨大風險。很多東西是不可預見的。醫藥生物公司也是如此。
作為新藥還在研究沒有上市的醫藥生物公司上市。最大風險就是新藥研究程序不如預期。另一個最大隱患就是新藥研究最終因為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不得不終止。
對這部分公司估值要看新藥程序。進行到哪一步。比如進入毒性檢測階段。還是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越到後來。資訊越明朗。風險也越小。估值也可以給予更高。
另一個是藥物的確切療效和適用人群。療效越好。越能得到病人認可。銷量越大。盈利越多。適用人群越廣。銷量也更有保證。三是要看不可替代性。擁有不可替代性。定價權越有底氣。毛利率也就越高。
對於未能盈利的公司上市。投資者要特別謹慎。防止公司進展不如預期。不能給予太高估值。這種公司一旦成功。公司增長驚人。適合採用步伐資金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