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佛說,所有事物的執行都是無常變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與死的概念,才會感到所有事物的無常生滅;如果沒有生與死的分別,就不會感到諸行無常了。
幸與不幸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不幸也就無所謂幸。似乎每個人都覺得別人過得幸福。自己過得不幸福,所以,我們總是用羨慕的眼睛看別人。可是我們不知道,別人也常常覺得自己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所以也總是用羨慕的眼睛看著我們。而事實上,貧有貧樂,富有富苦,莫論尊卑貴賤,每個人總會有每個人的煩惱;每個人也都擁有各自值得珍惜的幸福。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探討佛法,如聯珠貫玉。眾人聽了,無不如醉如迷。
有一位天女看見了這種情景,便現出身形,將天花紛紛拋向聽法者的身上。
美麗的花雨從天而降,構成了一幅絢麗的圖景。
奇怪的是,當花瓣飄到諸菩薩的身上,就紛紛滑落;而當花瓣飄到各位大****的身上時,便黏著在那裡。
各位大****見狀,運起神力,想讓花瓣從身上落下。可不管他們怎麼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麼也甩不脫。
天女問舍利佛:“為什麼要將花去掉呢?”
捨得佛說:“這花粘在身上,與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辦法把它抖落。”
天女說:“不要這樣說,花的本身並沒有符合不符合教義的區別,之所以認為它不符合教義,是因為你自己生起了想法。你看大菩薩們,他們並不把花看作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們心中生起想法,產生畏懼之情,於是黏著了。有了黏著的念頭,怎麼能去掉黏著的花呢?”
世人之所以為不幸而煩惱,是因為心裡總是想著不幸有多苦,所以整日嗟嘆;而所謂幸福,也並非外物使然。
幸福與不幸源自於人的感覺,如果不幸真的降臨,我們仍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來使不幸轉化成幸福。
漠視不幸的事實雖然不可能使它們消失,但是不被此擾亂內心,也就可以避開不愉快的情緒。倘能如此,幸福的心情自然會有。
不是每一種不幸都是災難,有時不幸卻常常成為另一種幸福。
人生之路充滿選擇和轉折,當你處在人生的低谷時,可能就預示著轉折的來臨。人生的不幸向人們昭示的不純粹是災難,它或許告訴你原來的那種生活方式不適合你,或者告訴你原來的種種願望與現實有偏差,生活用不幸來提示你,應該暫時停下行走的腳步,傾聽自己的內心,靜心思考未來的方向。這個時候,你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運之神給你的這個暗示,你前面的路就會豁然開朗。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佛說,所有事物的執行都是無常變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與死的概念,才會感到所有事物的無常生滅;如果沒有生與死的分別,就不會感到諸行無常了。
幸與不幸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不幸也就無所謂幸。似乎每個人都覺得別人過得幸福。自己過得不幸福,所以,我們總是用羨慕的眼睛看別人。可是我們不知道,別人也常常覺得自己有許多不如意的事,所以也總是用羨慕的眼睛看著我們。而事實上,貧有貧樂,富有富苦,莫論尊卑貴賤,每個人總會有每個人的煩惱;每個人也都擁有各自值得珍惜的幸福。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探討佛法,如聯珠貫玉。眾人聽了,無不如醉如迷。
有一位天女看見了這種情景,便現出身形,將天花紛紛拋向聽法者的身上。
美麗的花雨從天而降,構成了一幅絢麗的圖景。
奇怪的是,當花瓣飄到諸菩薩的身上,就紛紛滑落;而當花瓣飄到各位大****的身上時,便黏著在那裡。
各位大****見狀,運起神力,想讓花瓣從身上落下。可不管他們怎麼用力,花瓣仍牢牢粘在身上,怎麼也甩不脫。
天女問舍利佛:“為什麼要將花去掉呢?”
捨得佛說:“這花粘在身上,與佛教的戒律不符,所以想辦法把它抖落。”
天女說:“不要這樣說,花的本身並沒有符合不符合教義的區別,之所以認為它不符合教義,是因為你自己生起了想法。你看大菩薩們,他們並不把花看作是花,所以花雨不沾衣。而你們心中生起想法,產生畏懼之情,於是黏著了。有了黏著的念頭,怎麼能去掉黏著的花呢?”
世人之所以為不幸而煩惱,是因為心裡總是想著不幸有多苦,所以整日嗟嘆;而所謂幸福,也並非外物使然。
幸福與不幸源自於人的感覺,如果不幸真的降臨,我們仍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來使不幸轉化成幸福。
漠視不幸的事實雖然不可能使它們消失,但是不被此擾亂內心,也就可以避開不愉快的情緒。倘能如此,幸福的心情自然會有。
不是每一種不幸都是災難,有時不幸卻常常成為另一種幸福。
人生之路充滿選擇和轉折,當你處在人生的低谷時,可能就預示著轉折的來臨。人生的不幸向人們昭示的不純粹是災難,它或許告訴你原來的那種生活方式不適合你,或者告訴你原來的種種願望與現實有偏差,生活用不幸來提示你,應該暫時停下行走的腳步,傾聽自己的內心,靜心思考未來的方向。這個時候,你如果能抓住冥冥之中命運之神給你的這個暗示,你前面的路就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