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ekt鐵鐵

    這句話的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1. 學習歪理邪說,危害很大。

    2. 批評歪理邪說,它的危害就會終止。

    3. 指責不同思想,是有害的。 (以下是個人見解)

    4. 從偏激狹隘的思想出發去攻擊別人,是非常有害的。

    5. 因為別人的思想不同而攻擊他,是非常有害的。下面詳細解析一下: 首先是“也已”的意思。很多人把“已”解釋成“終止”。但其實《論語》《左傳》等先秦經典裡面經常出現“也已”這個搭配,都是語氣助詞。當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堅持這裡的“已”是“終止”,但我不贊同那種看法。 另外一個就是“攻乎”的“攻”。有一種解釋是“學習研究”。比如韓愈說的“術業有專攻”。 結合“斯害也已”,整個句子的含義就是“學習異端,危害很大”。但字義是發展的,在孔子那個年代,“攻”有“學習研究”這個引申義麼?我是非常懷疑的。 “攻”除了進攻,還有“指責”“批評”的含義。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攻乎異端”是“指責異端”。那麼結合“斯害也已”的不同解釋,會有“批評異端,它的危害就會終止”,以及“指責不同思想,是有害的”兩種解釋。 "乎”很怪異,因為“攻”後面可以直接跟賓語。比如“攻城”等等。那麼這個“攻乎異端”,也相當於“攻於異端”,決不是“攻異端”的意思。或者說是以異端為陣地發動攻擊。就好比《孫子》的“善攻者,攻於九天之上”。那麼“攻乎異端”等同於“攻於異端”,也就是“由異端發動攻擊”。或者就是所說的“劍走偏鋒”,站在比較偏激狹隘的立場去攻擊別人。 “異端”這個詞也大有爭議。孔子那時的“異端”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異端”麼?我們知道在孟子的時候,有楊朱,墨子等是被認為異端。那麼孔子的時候有什麼著名的“異端”呢?想來想去只有李耳。但孔子對李耳還是非常尊重的。所以這個“異端”不應該被解釋成“歪理邪說”。孔子一向是謙虛好學的,而且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對不同的主張相當的寬容。所以我覺得上面的1,2兩種解釋都是站不住腳的。 另這個“端”,說明是“極端”,是一頭。參照《中庸》的“各執一端,此以異己者為非,彼以異己者為非,而害成矣。”不由得聯想,這個“異端”是不是“一端”呢?《中庸》的這句話是不是就是“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的最好註釋? 補充一種看法:既然是“攻乎一端”,那麼結合《論語》中上一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攻乎一端,斯害也已”就很明顯是說,“只學不思和只思不學都是有害的”。這個解釋起來非常流暢。關鍵是“異端”是否為“一端”。另外,“攻乎異端”之前的“子曰”也比較突兀。如果緊接著前面的“思而不學則殆”,完全不需要另外加一個“子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喜歡一男孩子三年了,前幾天表白了,先是拒絕了,後來又神奇的和我打招呼,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