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3273373227

    弓形蟲是一種寄生蟲,有其特殊的生活規律,這也決定了其傳播途徑不同於細菌或病毒。很多人不瞭解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對小動物產生無窮的恐懼,這是不對的。

    滋養體是弓形蟲的增殖形式,分細胞內型與遊離型兩類,在急性感染機體內自行繁殖,在中間宿主與終宿主體內均可出現。急性感染期滋養體在宿主細胞內繁殖,內含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蟲體。這種蟲體的外膜是被宿主細胞包圍而形成的,並非是原蟲的分泌所形成的,所以稱為假包囊。假包囊破裂後散發出的蟲體為內殖子,又稱為速殖子。

    包囊,是感染的主要形式,在中間宿主和終宿主體內都可以出現,常在慢性感染動物的腦、肌肉等組織內形成,囊內含有數百甚至數千個蟲體。包囊可以長期存活於組織內,甚至伴隨宿主的一生。包囊在一定條件下會破裂,蟲體溢位成為囊殖子,在組織內繁殖成為新的包囊。

    卵囊:僅在終宿主內出現。未成熟的卵囊包含有一個孢子囊,成熟卵囊含有兩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含有4個子孢子。

    裂殖體:子孢子進入終宿主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後,配子生殖開始前,蟲體透過內二芽殖、內多芽殖、裂體增殖等進行增殖,最終成為多個蟲體即裂殖子。裂殖體破裂後,裂殖子侵入到新的宿主細胞內,繼續增殖為下一代裂殖體。

    配子體:是弓形蟲裂殖子侵入終宿主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後,未形成裂殖體,而發育為大、小兩種配子體。小配子發育成熟後形成12~32個雄配子。

    弓形蟲具有雙宿主生活週期,分別在腸外和腸內兩個階段內發育。在腸外階段發育時系無性繁殖,在各種中間宿主(如哺乳動物和鳥類)與終宿主(貓和貓科動物)組織內發育。在腸內階段的發育中,既有無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但僅在終宿主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內發育。在貓和貓科動物體內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但是在貓科以外的動物及人體內則只進行無性繁殖。全部生活史分5期,即滋養體期、包囊期、裂殖體期、配子體期和卵囊期。前3期是無性繁殖,後2期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可造成全身感染,而有性繁殖則在腸粘膜形成區域性感染。

    學習過寄生蟲的醫學生看這段文字後,應該就可以明白弓形蟲的生活習性了。但外行人還是雲裡霧裡,無法明白。其實只需要明白以下幾句話:

    弓形蟲的滋養體是其致病狀態,包囊為潛伏狀態。囊合子僅存於宿主貓體內。

    人類感染弓形蟲,有兩個途徑:一是接觸了病貓的糞便感染,二是食用了含有包囊的感染動物的肉(如未煮熟的羊肉、豬肉、鳥肉)等感染。打個比分,養貓可以感染弓形蟲,但養狗就不會透過這個途徑感染,即使這條狗感染了弓形蟲也不會被傳染,除非把狗殺了吃,而且狗肉沒有煮熟,才會被感染。吃沒有煮熟的豬肉,也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山的有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