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翠袖代指女子。出自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作品原文: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譯文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淒涼,江水隨天空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陽斜照著這樓頭,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的悲鳴聲裡,還有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遊子。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杆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別說鱸魚切碎了能烹成佳餚美味,西風吹遍了,不知張季鷹已經回來了沒?像只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的許汜,應怕慚愧去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真像桓溫所說樹也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賞析
該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紅巾翠袖代指女子。出自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作品原文: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譯文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淒涼,江水隨天空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還有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陽斜照著這樓頭,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的悲鳴聲裡,還有我這流落江南的思鄉遊子。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杆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會我現在登樓的心意。
別說鱸魚切碎了能烹成佳餚美味,西風吹遍了,不知張季鷹已經回來了沒?像只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的許汜,應怕慚愧去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著風雨飄蕩中的國家,真像桓溫所說樹也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賞析
該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融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楚天”的“楚”地,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裡戰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