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00243053435

    《屈原列傳》層次結構

    這篇課文共12段,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3段),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這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1段),寫屈原的身份、才識。以“王甚任之”總括楚懷王對屈原的信任,以“博”“強”“明”“嫻”“圖議”“接遇”“應對”點明信任的原因,也點明瞭下文上官大夫嫉妒的原因。屈原出身於楚國貴族,楚國的國君羋(mǐ)姓,熊氏,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兒子,受封於屈邑,因以封邑為氏,所以說是“楚之同姓”。

    第二層(第2段),寫上官大夫嫉賢進讒和懷王信讒,屈原被懷王疏遠。“王怒而疏屈平”總括屈原政治生活中的第一個不幸。與上文的“王甚任之”形成強烈對比,這一“任”一“疏”,見出楚王反覆無常,踐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國政治的腐敗黑暗可想而知。

    第三層(第3段),寫屈原創作《離騷》的緣由以及對《離騷》的高度評價。《離騷》是由怨憤產生的。“王聽之不聰”“讒諂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是其外因;“窮”和“怨”是其內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是“窮”的具體內容。“窮”則“怨”,“怨”則“歌”,於是司馬遷作出推斷:“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這裡,把《離騷》與楚國黑暗腐敗的政治環境和屈原的主觀感受緊密地聯絡起來,表明寫作《離騷》正是屈原對黑暗現實的反抗和控訴。對《離騷》內容和形式的評價結合屈原的品德修養一起進行,從文如其人的角度,介紹屈原的志潔行廉是其“文約”“辭微”“稱小旨大”“類邇義遠”的思想基礎。《離騷》特別突出“志潔”這個特點,以汙泥、濁穢、塵埃、滋垢喻邪惡,以美人香草喻高潔的志趣。面對種種邪惡,屈原矢志如一,出汙泥而不染,保持高潔的品德。司馬遷以極大的熱情讚揚屈原的這種高尚品德可“與日月爭光”。

    第二部分(第4至第10段),寫屈原由見“黜”而見“遷”。這部分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4至第7段),寫屈原被懷王罷黜後,懷王三次被秦所騙,最終客死於秦,突出屈原的個人遭遇與楚國命運息息相關。

    第二層(第8至第10段),寫頃襄王昏憒,屈原見“遷”。這一層突出屈原遭放逐後還“眷顧楚國,繫心懷王”,又一次為屈原作不平之鳴。

    第三部分(第11段),寫屈原自沉汨羅的經過。這部分著重記敘了屈原與漁父的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清”者“醒”者必然是厄運。第二次對話突出屈原的高貴品質:寧願葬身魚腹,也不同流合汙苟且偷生。這部分形為記敘,實為議論,以轉述人物對話代議論,既評屈原之志,也抒司馬遷之情,從不同意見的爭論中,突出屈原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設定iCloud鑰匙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