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66520236700

    明朝人李遠庵,做官(非常)清苦,常常是在俸祿以外不多取一絲一毫。鄭淡泉是先生的得意門生,在南京做官幾年,一年四季只是能夠禦寒溫飽而已。一天早晨在李公身邊陪坐很久,在他的袖子裡揣著一雙布鞋,但是猶猶豫豫不敢拿出。

    李遠庵(發現他的異樣)就問他袖子裡揣的是什麼東西,鄭淡泉說:“是早晨我妻子親手縫製的一雙布鞋想送給老師。”李遠庵(聽了)就取出來穿上了那雙布鞋。他一輩子接受別人的東西,僅此而已。

    原文:

    國朝李遠庵,居官清苦,常俸外不取一毫。鄭淡泉乃公得意門生也,宦南京數年,歲時只寒溫而已。一旦侍坐最久,有一布鞋在袖,逡巡不敢出。庵問袖中何物,鄭曰曉之妻,手製一布鞋遂老師。遠庵遂取而著之。生平受人物,僅此而已。

    此文出自清代張廷玉所著的《明史》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當時政治上不穩定的原因。《明史》的正式開館修纂始於清順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年5月26日)。

    據清朝順治實錄記載,當日以修《明史》Quattroporte官內三院大學士馮銓、洪承疇、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等奏請,正式設定副Quattroporte官,以學士、侍讀學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並且選定纂修、收掌、謄錄官。

    此時正值清兵入關之初,清朝立足未穩便急於詔修《明史》,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以此宣告明朝已亡,而當時南京的弘光朝廷正與清朝南北對抗,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認弘光的南明政權存在。二是以此籠絡明朝遺臣,透過纂修《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漢族官員有一種情感上的寄託。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開館修史的條件是根本不具備的。雖然到五月十五日(6月8 日)清軍攻入南京,南明弘光朝廷滅亡。

    五月二十八日(6月21日)清廷宣佈“平定江南捷音”,但是實際上清軍在江南遭到了軍民的堅決抵抗,尤其是清廷公佈“剃髮令”後,更激起江南百姓的抵制。其中著名的戰鬥有閻應元領導的江陰保衛戰,固守孤城達兩月之久。

    清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拘禁權臣鰲拜,開始親政。然而此時政局又有新的變化。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於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撤藩而引發了“三藩之亂”,從此,又開始了長達八年之久的戰亂。

    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期間,清廷集中全力平叛,仍然無暇顧及《明史》的修纂。

    因此,當時朝廷在順治二年(1645年)所下修纂《明史》的詔令,實際只是一紙空文,它的政策作用遠遠超出了它修史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空間房屋如何實現更加高效和實用的鞋子收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