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元英世宗

    每個階段都不一樣,這要根據自己的體悟,從大處說,活著的終極意義是沒有任何意義,從小出說,作為宇宙中微小的個體,在時間這個緯度上,我們感知我們的存在,意義是對於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所言,對於你短暫的一生,不同時段的目標,你針對它的行動就有了你賦予它的意義。

  • 2 # 大李談錢

    十多年前,馮侖被誤診為癌症。那是他第一次開始思考死亡。

    他讓司機帶著他在北京的二環和三環轉,看著一路的風景,他發現:以前很重視的事情都變得“輕”了——最沉重的,還是生命。

    面對“死”,人們往往只有兩種態度:

    一是視死如歸;

    二是貪生怕死。

    很少有人悟透過“死亡”: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1

    丹麥畫家金•弗珀茲•艾克松有一本作品,叫做《爺爺變成了幽靈》,在全球熱賣。

    這本繪本講了一個故事:

    小男孩艾斯本的爺爺心臟病發去世。

    他傷心至極,他無法理解“死”這件事。

    媽媽告訴他:“爺爺去天堂了,爺爺變成了天使。”

    艾斯本想象不出天堂的樣子。

    爸爸說:“爺爺會變成泥土,然後就慢慢地消失了。”

    艾斯本想象不出爺爺變成泥土的樣子。

    一天晚上,爺爺的幽靈回來了。

    書上說,如果一個人在世的時候忘了做一件事,他死後就會變成幽靈。

    爺爺說自己忘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艾斯本便陪爺爺努力找回記憶。

    連續三個晚上,爺孫兩人看老照片,遊遍鎮子,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他們回憶起了許多逝去的美好時光,最後,爺爺告訴艾斯本:“我忘記對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

    爺孫倆都哭了。

    這是歐洲人對小孩子關於“死亡”的啟蒙:死亡,不過是一場平靜的道別。

    2

    華人沒有談論死亡的傳統,這是忌諱,長輩忌諱,我們自己也忌諱。

    不光不談論,甚至偶爾腦子轉到這個念頭,都覺得是不吉利。

    一個國內知名外科醫生講過一個故事:一次,送來一個遭遇車禍的孩子,門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人跪在這位醫生面前。

    憑著專業知識、指標和多年的經驗,他很清楚這個孩子救不活了。

    但是,他還是把這個孩子送進手術檯上,繼續搶救了將近兩個小時。

    我問:“為什麼要這樣呢?”

    他說:“目的只有一個:讓門外跪著的六個人,有兩個小時接受孩子走了這件事。”

    醫生說:從醫一生,他見過太多的患者,在呼天搶地中面對親人死亡的事實。

  • 3 # 鄉野小杰

    活著的真正意義就是為了自己!先別把自己說的那麼高大尚,我是為了誰誰誰而活。其實那些都是一種藉口。首先你自己都沒把你自己照顧好談得上去照顧別人嗎?所以說首先得為自己活著才能去給社會與家人帶來點供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高手 :下載廣場舞到u盤能放出螢幕怎麼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