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兩代,城牆依照城周的長度分為五級。
第一級城(巨型城):城周超過25千米。全國只有南京、北京、鳳陽三處。
第二級城(大型城):城周在超過12-25千米之間。全國有杭州、蘇州、廣州、太原、福州、西安、濟南、成都、開封、廬州等。
第三級城(中型城):城周在超過5-12千米之間。各省省會。
第四級城(小型城):城周在超過2-5千米之間。所有府、州的城。
第五級城(微型城):城周不滿2千米。此類城數量最多,如全國多數縣城,特別是在西部邊疆地區的,周圍概小於2千米。
地方行政的等級高低,影響城的規模。國都較省城大,省城較府、州城大,而府、州之城又較縣、廳之城為大。但因地區經濟文化條件不同,東部沿海地區的縣城,不少反比西部邊疆地區的府城、州城為大。
中國儲存最完整的為西安城牆、南京城牆、荊州城牆、開封城牆。城牆在中國其他城市也有部分儲存,如長沙城南的天心閣即為城樓,廣州城北的鎮海樓即位城樓,為古城牆的一部分。現存山西平遙古城,其古城牆可以考證的歷史最早建於前827年——前782年的周宣王時期,目前看到的還是以明清修建為主;儲存最完善、年代最久遠的古城牆為楚長城,位於河南省南召縣板山坪鎮周家寨楚長城遺址,經專家據考證約建於前688年。
明清時期大多數縣城、州城、府城、衛城、所城都有城牆,此外在交通要道上有很多關城。不過大多數縣城的城牆只有4—10米高,北京的城牆極高,達15—18米。客家人所建的土樓和圍屋可以視為特殊形式的城堡。明代火繩槍和大炮已經相當普及,縣城低矮的城牆防禦作用已經減弱。清代在重要河口修築了不少炮臺,有些炮臺多達兩三百門炮,但18世紀末英國軍艦已發展到百門炮一條艦的規模,使得19世紀清軍炮臺在同英國軍艦的對抗抗中屢屢失利。
在明清兩代,城牆依照城周的長度分為五級。
第一級城(巨型城):城周超過25千米。全國只有南京、北京、鳳陽三處。
第二級城(大型城):城周在超過12-25千米之間。全國有杭州、蘇州、廣州、太原、福州、西安、濟南、成都、開封、廬州等。
第三級城(中型城):城周在超過5-12千米之間。各省省會。
第四級城(小型城):城周在超過2-5千米之間。所有府、州的城。
第五級城(微型城):城周不滿2千米。此類城數量最多,如全國多數縣城,特別是在西部邊疆地區的,周圍概小於2千米。
地方行政的等級高低,影響城的規模。國都較省城大,省城較府、州城大,而府、州之城又較縣、廳之城為大。但因地區經濟文化條件不同,東部沿海地區的縣城,不少反比西部邊疆地區的府城、州城為大。
中國儲存最完整的為西安城牆、南京城牆、荊州城牆、開封城牆。城牆在中國其他城市也有部分儲存,如長沙城南的天心閣即為城樓,廣州城北的鎮海樓即位城樓,為古城牆的一部分。現存山西平遙古城,其古城牆可以考證的歷史最早建於前827年——前782年的周宣王時期,目前看到的還是以明清修建為主;儲存最完善、年代最久遠的古城牆為楚長城,位於河南省南召縣板山坪鎮周家寨楚長城遺址,經專家據考證約建於前688年。
明清時期大多數縣城、州城、府城、衛城、所城都有城牆,此外在交通要道上有很多關城。不過大多數縣城的城牆只有4—10米高,北京的城牆極高,達15—18米。客家人所建的土樓和圍屋可以視為特殊形式的城堡。明代火繩槍和大炮已經相當普及,縣城低矮的城牆防禦作用已經減弱。清代在重要河口修築了不少炮臺,有些炮臺多達兩三百門炮,但18世紀末英國軍艦已發展到百門炮一條艦的規模,使得19世紀清軍炮臺在同英國軍艦的對抗抗中屢屢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