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書畫同源

    長平之戰起於秦國伐韓,結果最後趙國卻以喪失40萬壯士為結局,可以說,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南韓,南韓獻上黨十七城將失之地,卻保住南韓不被秦國滅亡,不費一兵一卒,就達到戰略目的,秦趙為了搶奪上黨,大打出手。

    此一戰役因間而起,趙國因間而敗。兵戈相交只是表象,臺下的政治因素才是關鍵,馮亭獻地於趙,應侯離間廉頗,蘇代反間白起。可以說這場戰爭從頭到尾,最精彩並不是白起超人的戰法,而是幾次反間計的運用,趙國的失敗不是紙上談兵軍趙括而是中計的趙王。最卑鄙的莫過於佞臣郭開,以3000兩黃金的價格,就把自己祖國和40萬趙軍性命出賣了。

    六華人心浮動,並不團結,而燕國還要趁機入侵趙國。求救於魏國,可被秦國一嚇,也不敢出兵。南韓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趙國去齊國借糧,齊國竟然一粒糧食都不給。同屬三晉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春申君說服楚王,派兵救趙,這一點可圈可點。而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被降卒,令人後世唏噓。

    秦出多路奇兵,目的就是引蛇出洞,本就敵強,後方又有燕國入侵,兩線作戰。秦兵是入侵,每到一處任意搶奪,若要深入敵後方斷其糧道,乃天方夜譚!

    長平之戰趙孝成王無德無能,一戰就基本失去祖宗百年基業。成就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後一道障礙。

  • 2 # 史海尋蹤

    長平之戰趙國的慘敗起於廉頗堅守,秦軍對此無可奈何。而換將之後的趙軍主動出擊,才給了白起打分割包圍殲滅戰的可能。

    由此看出,秦趙兩國在當時的力量對比還是有差距的。從趙國一方較為成功的秦趙對抗戰役來看。一是廉頗、再是李牧。主要戰法就是堅守、伏擊、奇襲。在力量不佔上風的形勢下,只能透過戰法予以彌補。

    長平之戰的大致過程是,趙括主動出兵攻打秦軍,被白起派兩萬五千人截斷趙軍退路,又派五千軍力分割趙軍,使得趙軍首尾不能相顧,退無可退,這才在原地構築防禦,落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失去糧草支援的趙軍,堅持了四十六天之後,被迫分路突圍,被秦軍全殲。

    從整個秦軍對長平戰役的構想謀劃,就是誘使趙軍打野戰。只要一出動,就會落入秦軍預先布好的圈套,跟“請君入甕”沒什麼區別。

    趙括失敗在經驗不足,過於輕率。以趙軍的數量和戰力,即使同秦軍打野戰,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如果先制定穩妥的作戰計劃,做好戰前偵查,做好對兩翼和後路的保護,做好前軍不利後續支援的準備。即使以白起之能,想一口吃掉這麼多的趙軍,也不會那麼輕易。

    趙括去截斷秦國的糧道,去派兵對秦軍進行騷擾,去疑惑秦軍,這些都是主動擾敵的手段,當然很好。但所有這些,都需要著眼全域性穩重部署,還要事先準備突發情況的預案。

    以白起用兵的老到,和趙括的稚嫩,兩軍對峙決戰,也許白起都不會給趙軍決戰血拼的機會,還是要運動尋機殲敵,趙括佔到上風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能謹慎用兵,保證全身而退還是可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上為什麼沒有關於農產品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