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世暢想

    明朝末期可以稱得上多災多難了。

    1.崇禎即位當年,大明爆發了全國性大災荒,由此引發了陝西農民起義,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

    2.清軍崛起,開始任用漢人改革軍隊,同時打敗蒙古各部落,解決了面對明朝的後顧之憂,伺機入關;

    3.黨爭嚴重,朝局混亂。在魏忠賢死後,一直到明朝滅亡,大明朝舉國上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調動全國,充其量也就是委任一名將領去某地平亂,委任某一名官員去某地徵調糧草,黨爭的結果就是各行其是,人人只關注自身利益;

    4.國力衰弱,軍隊擁兵自重。除了袁崇煥,明朝後期領兵將領大都有不聽指揮,自行其是的表現,甚至部分將領敢在崇禎發出北上勤王命令後直接南下割據地盤。

    那麼,魏忠賢如果不死,明朝能夠怎樣?

    1.崇禎不需要那麼累,他不需要花費心力試探哪些人是可用的,魏忠賢用人的能力是遠遠勝過崇禎的;

    2.大明朝局有人主持大局,釐清主次,無論是先攘外還是先安內,明朝國境內需要一定的運作空間,魏忠賢在的時候權傾朝野,擁有比崇禎更強的運作能力和運作空間;

    3.東林黨不會全面接管政事,東林黨並非壞人,盛世之下東林黨能夠將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但是亂世之中東林黨人毫無辦法,倘若魏忠賢在,但凡能夠為大明爭取到時間空間以及物資條件,任何手段他都敢用;

    4.大明在崇禎即位之時並非無藥可救,清軍也絕非不可戰勝,這點單單從崇禎在位十幾年、清軍入關後南明仍可折騰便可以看出,倘若有一個整體的方案十多年延續下來,而非崇禎多番試錯最終無以為繼,明朝保住政權是沒有問題的。

    綜上,如果魏忠賢不滅,大明最差也能夠讓崇禎安享晚年,而不至於落得身死國滅。

  • 2 # 文史宴

    崇禎怎麼可能收葬魏忠賢的遺骸?給魏忠賢收屍之說是明末的謠言。

    首先想收也沒東西收了:“著行原籍撫按,魏忠賢於河間府戮屍凌遲。”既然已經“戮屍凌遲”,自然屍骨無存。

    另外收屍之說出於《燕都日記》:

    (甲申年三月)十四日,起復內臣曹化淳,化淳絰事故璫魏忠賢,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上惻然,傳諭收葬忠賢骸骨。

    據馮夢龍序言稱:“復有傳來《燕都日記》一冊,不知出自何手,其敘事頗詳,多前所未聞,且雲出於目擊。”可見《燕都日記》作者應是甲申北京城破之際的親歷者。

    李慈銘就認為此事子虛烏有:“莊烈於逆閹,銜恨次骨,所定逆案,終帝之世,持之甚堅。”其根據是崇禎皇帝的最大政績便是除掉魏忠賢。

    曹化淳也不可能建議崇禎給魏忠賢收屍,因為王安跟魏忠賢有血海深仇。曹化淳出自王安門下,與魏忠賢並非同黨,且與東林黨交好,還被魏忠賢迫害過,斷無可能替魏忠賢收屍骸。而且明朝滅亡時曹化淳還不在北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也想問,如果s10跟1+7p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