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尋蹤

    上黨地區的爭奪,是誘發長平之戰的“火藥桶”。這是個假設問題,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

    長平之戰的起因

    上黨地區是南韓的領土,位於今晉西南地區。秦昭襄王時期,秦軍將上黨地區與南韓本土隔離開,上黨已是一個“孤島”。其郡守馮亭不甘向秦獻出上黨十七城,改以賄趙。

    當時趙國對此也有兩種意見,一是接受上黨地區。二是持反對意見,認為接受上黨,無疑是從強秦口中奪食,會引火燒身。

    趙孝成王也是非常為難,最後貪婪戰勝了理智,決定接受這份大禮。這直接導致了秦昭襄王雷霆之怒,發兵攻趙,最終導致趙國長平慘敗。

    如趙國懼秦,改以上黨賄秦事態如何發展?

    秦國如願以償得到上黨地區,將會繼續攻韓,弱韓將無法抵擋,被秦國吞併。

    當時秦國施行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滅韓後下一個目標將會是趙國或是魏國。而其餘各國對於步步坐大的秦國,不會坐視不理,自然又興聯合抗秦。

    如此態勢下,有三種演變可能:

    一、秦軍與諸國聯軍陷於對峙狀態,這種可能性最大。

    撈到好處的秦國,鞏固戰果是當務之急,將得到的韓地徹底納入治下。而聯軍勢大,急切間也無法消滅。

    二、秦軍勝聯軍,趁勢分滅各國。

    秦昭襄王死於公元前251年,秦始皇發起滅六國之戰於公元前230年,可見兩個時期相差只二十年,國力應該是相差不大的,秦昭襄王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秦王,手下有戰神白起,也具備了統一六國的能力。

    真實的歷史是,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採納了范雎之計,未予繼續滅趙,而主張攻趙的白起因此託病不出,繼而被剝奪爵位自殺身死。獲得喘息機會的趙國,聯魏聯楚,邯鄲之戰中大勝秦國,令秦國元氣大傷,致使一統被拖延至秦始皇時代。

    據此,秦昭襄王如採納白起之策,提前統一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三、秦軍敗於聯軍,一統之計被拖延。

    既然沒有了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得以儲存,再聯合諸國軍力,尚有對抗秦國的實力。秦軍無法奈何各國,而列國各存心機,一時間也無法滅秦,再次進入相持階段。

    然而厲行數代變法的秦國,國力已超出各國甚多,統一絕非偶然事件,即使長平之戰沒有發生,趙國得以儲存戰力,但是此消彼長之下,秦國的統一也只是時間問題。

  • 2 # 濱海泛舟

    哈哈,這個假設很難說。我認為趙國半路橫奪上黨是趙國的遠見卓識。我們知道上黨這個地方在地理位置很重要。一則與趙國國都很近,是攻打趙國的前沿陣地,二則該地將南韓南北聯絡切斷,秦國或趙國拿下上黨後對於下一步吞併南韓,都有著便利的條件。南韓失則魏國命懸一線。秦國要出關,趙國要吞併,上當都是首先要拿下的。如果趙國當初將上黨拱手相讓,趙國覆滅的日子可能更會提前。因為秦國有了上黨這個戰略要地,能夠更加有步驟的向趙國逼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小說看多了是不是都有寫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