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笑al
-
2 # 楊毅水墨行
上學最窮的時候,是家庭最窮的時候,供學子讀書負擔不起,基本出自於農村父母靠身力勞動,換回來的是長時間無經濟收入。
我的經歷也是一樣,一娘生九子,九子九個樣,有文風的孩子自覺上勁讀書,自然一路過關斬將考上大學,其實在高中階段,家庭已一貪如洗,並非希望孩子跳出農門,只是校方洗腦教出成績。
家庭收入供養不起上學,自己應該充分著好勤工儉學理念,沒有一技之長就打短工賣力,勞動所得換來文化修養。我會寫美術字,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卻跑單位寫崗位制度,填補生活費,過年寫對聯賣,找學費錢。星期六至星期天,擺攤畫肖像,畫工不行,臉皮要厚,三至五元可取,畢競是學生。平時加強創作農民畫作品,技法要求不高,參賽中獎領稿費,同時可以便賣素材給美術教授。
就這樣忙於掙錢養活自已,很少回家一次,學習優秀,換來城市的同學好感,自已勞動所得也大方起來,請看電影,小吃等,不會悲觀。
自己讀書識理,本身窮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用經濟換來知識的,父母生我養我就是無奈的負擔,養兒防老陋習舊俗,傳宗接代了事,偏走文化和藝術,肯定給家庭帶來長期困苦的,窮人不斷豬,富人不斷書,做個文化人,皆是書香門第的後代。然而窮人家的孩子要做文化人,一定做到文化名人不罷休。
自已與時俱進,當過小學語文教師三年,辭職南下打工從事美工,繼續深造國畫,還鄉於縣文化館從事美術和書法二年,早已辭職做自由職業,現為一級美術師,水墨人物畫畫家。
我之見解,根據孩子的聰明才智,皆放養就放養,不能要求孩子死讀書,拿別人的孩子做榜樣,往往孩子不善多才多藝,專了牛角尖就退不出來了,一念之差買彩票,做傳銷,走中介合謀,不是硬本事,滿腦子虛構起凡脫俗,就可怕了,丟了品德。
做一個用的人,不能用文憑來說事,特別是在農村,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大學,就光宗耀租,吹捧傳聞又在哪裡工作,一路仕途口出狂言,最後到省部級雙開終止,這類例子是窮怕了就富想幾代風水笑話矣!
早在二零零零年,我寫過一篇文章想發表,但不願寄出,說的是二十年後,農村人基本上單身漢多。現在才一九年,全國各地出現單身漢叫苦連天,受災到了縣城。曾經在四星五星級做美工時,眼見長得美的女孩為小姐,服務人群,青春流失,自然生態失調。如今很多男孩大學畢業後,走上公務員或教師崗位,卻單身悲觀,因為有得就有失,現在娶妻生子更重要,其它是俘雲,懇請中年人見解吧!
-
3 # 此心安處是吾鄉210462210
我80年代末上中專,辛苦有沒有16.8元助學金,夠吃飯。最窮的時候只有2毛錢,冬天冷沒有毛衣毛褲,沒見過羊毛衫,沒有換洗的秋褲,只能等週日同學們回家了,洗了在暖氣片上烤乾穿。同學穿一雙20多元的八達嶺皮鞋、70多元的羊毛衫驚為天物。感恩老天厚愛,現在吃穿不愁,生活優渥,回想過去,看看現在,非常知足
-
4 # 野菜葉子
我也有同樣的經歷,高考結束後的暑假,為了鍛鍊自己我就去了一個山莊做服務員,在那說是世外桃源,不如說是與世隔絕的地方,吃的就是剩菜剩飯,每天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左右,大夏天宿舍還沒有空調,因為山區還經常有蜈蚣出現,十年前吧,就八百一個月,但是很難忘!上大學的四年,我也兼職過肯德基收銀員,電子廠兼職過幾天,發傳單啥都經歷過,現在想想,還是很不錯的。
-
5 # 絲路智庫
我記提我們上學的時候,小學學費才二三塊錢,勤工儉學是交桐子的,當時桐子是由糧食部門收購的,我們勤工儉學只能到山裡撿遺漏的,好像上交幾斤就可以,大家知道桐子是幹什麼的嘛?有過同樣的經歷嗎?上中學開始,我們的勤工儉學就是參加學校的農場,也就是試驗田勞動,平整農田,種麥子,插秧。這些農活,也就是那時學會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年春季到農場幹活,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滿山遍野地撒野。
回覆列表
有同樣的經歷。以前上學的時候每年都要交勤工儉學費。從上初中開始每年都有半個月的時間去掙勤工儉學費,有錢人家的孩子父母把錢一交就不用去了,像我們這些家裡條件一般的都要去跟學校組織的一起去摘棉花。那時候撿一公斤棉花只有五毛錢。為了能多掙一點,減輕一點家裡的負擔,每天都是拼命的撿。還好老天眷顧每次交了勤工儉學費的錢還能多掙個一百多塊錢。現在想想手都是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