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生於6、7十年代的你,你的學習、工作、生活經歷中有過哪些艱難,那些困苦?那些歡樂、那些幸福和欣慰?

13
回覆列表
  • 1 # 滄海92959451

    有些人一生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平靜”的,而還有些人就不然!我是六四年出生的人,幼年略感“文革”的“味道”,在朦朧的少年時代又經歷了“知青”的革命洗禮,在破舊的也算是“教室”破房子裡,自己動小手和泥磊課桌,在學工、學農、文藝匯演和反潮流、防地震的各種活動過程中,完成了小學的學習任務;上了中學趕上了第一屆“初三”,到了部隊還有幸趕上了“一顆紅星和兩面紅旗”,臨退伍又趕上了授銜,回顧一生可能為時尚早,但有幾件大事還是必須記得:

    一、親身經歷以偉大領袖毛主席為代表的新中國締造者一個一個地離我們而去…(☹️)

    二、粉碎“四人幫”,國家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建設四個現代化。

    三、對蘇、對印、對越自衛反擊戰均取得勝利,宇航員航天、登天,自主研發航母試航列裝。

    四、經歷唐山、汶川大地震和非典、病毒肺炎對國民的侵害…

    (有些網友可能認為我總結的不夠全面,那是因為記錄的是我本人切身“經歷”的或者說時間趕上的,請鼓勵鼓勵!)

  • 2 # 滄海一滴

    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我,現在只想說,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也是不尋常的。我們經歷了共和國這風雲激盪的五十餘年成長曆程,是跨世紀的歷史見證者。

    在幼年時代,就見證了文革的時代風雲,後來又經歷了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體制的改革與轉型,中國經濟的迅猛騰飛。其間,還體驗了無可奈何的,慷慨悲歌的下崗失業,備嘗艱辛的自謀生路,自我救贖。四處飄泊,背井離鄉的打工生涯。人生的風風雨雨,起落沉浮,曲折坎坷,酸甜苦辣都領教過了。對於住房,醫療,教育,養老體制的市場化改革記憶猶新,刻骨銘心。

    雖然是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打拼,不等不靠,沒有退路,舉步維艱,壓力山大。歷經了千辛萬苦,生活艱難,道路泥濘,跌跌撞撞,五味俱全。但我還是堅強地挺過來了。沒有萎靡不振,自暴自棄,知難而退,一蹶不振。作為一個男人,雖然我沒有成為一個幸運的成功人士,但我還是可以挺直腰板,直視前方,問心無愧的。

    面對意外降臨的逆境和厄運的打擊,我剛開始還有些手忙腳亂,窮於應對。但我終於調整、轉變過來,適應了這種變化的折騰。雖然是嗆了一些水,但我畢竟學會了游泳。我交出的那一份答卷,雖然不是那麼光鮮亮麗,不那麼盡如人意,至少還是工整的,合格的。人生命運變幻莫測,常常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草根百姓,過著平平凡凡的生活,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此,儘管還有這樣那樣的遺憾,在總體上,我還是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 3 # 楊哥情感語錄

    六十年代的你,記憶中是否也有一隻浪漫的月船?

    我,六十年代初期生人。雖然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但並沒耽誤我的成長,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的童年裡已經裝滿了故事。

    飢餓是我們那代人的集體記憶。我們去收割過後的田裡撿遺落的麥穗,跟在老牛的後面撿被犁鏵割成兩半的芋頭,去冬天的凍土裡挖沒來得及收的紅薯…

    感謝飢餓的童年,它培養了一個珍惜糧食的人。我吃過的碗裡,永遠不會有剩飯。

    勞動,是童年的另一門功課,撿柴火,尋豬草,推磨放羊…

    所有勞動中,最迎合我天性的,是放牛。牛在野地裡甩著尾巴吃草,牛屎八哥落在牛背上,尋找寄生在牛身上的蟲子,偶爾,兩隻公牛為一隻母牛相互示威,我一聲吼叫:花腦殼、騷牯子,找打哩!它們便悻悻離開。

    每一頭牛都有自己的名字,人叫它,它也聽得懂。如今我都快六十歲了,它們的名字我都記得…

    如今的兒童玩具是遙控汽車、無人飛機,我們那時的玩具是彈弓、鐵環、滑輪車。溝壑山樑是我們的迪士尼樂園,曠野河流是我們的遊樂場。

    我們藏身麥田深處,大聲呼喊女老師的名字,再用屁股開花的代價去償還女老師的眼淚;我用捨不得吃的雞蛋換一盒蠟筆,再畫一幅爸爸用竹條抽打我屁股的圖畫,又恰好瞅見了爸爸汪汪的淚眼…

    如今的爸爸媽媽開著賓士寶馬送孩子上學的時候,當年的我們就坐在磚頭墊著的課桌前,赤著雙腳在聽老師講述山溝外面的另一片天…

    我們的肯德基是書包裡的芋頭,我們的麥當勞的是火塘裡的紅薯…

    我們沒有家庭影院,沒有精裝本的《小王子》,有的是掉了封面的小人書,書裡的故事陪了我們一個又一個黑夜到天亮…

    我們沒有時鐘,凌晨聽著雞鳴,白天盯著太陽…

    二十多年前,著名音樂人劉歡製作過一個歌碟,碟名叫《六十年代生人》,裡面的每一首歌都是我熟悉的,有些歌如今已成經典,有些歌,飄逝在記憶的風裡,但有一首歌,偶爾也會在心裡響起——

    奶奶餵了兩隻雞呀,什麼雞什麼雞?大公雞和大母雞呀,大公雞大母雞,一隻白天忙下蛋呀,一隻清早喔喔啼…

    沒有一個人的童年是沒有歌聲的,我的童年也有屬於我的歌,在課堂、在田野、在山崗…

    記憶深處的歌聲,背景或是春天綠色的柳林,或是秋天血紅的烏桕樹,有時候是豔陽下的山岡,有時候是夜空下的涼床,有蛙鳴的合奏,有星星的張望,我童年的歌,一直在唱…

  • 4 # 吾行書院ANDY

    我是七十年代初生人。

    小時候家裡生活很簡樸。小學的時候,媽媽還給做棉褲棉鞋。到初中就可以買軍大衣和羽絨服了。

    那時小學的學校教室裡要生爐火取暖。秋天的時候,學校裡有一個特殊的活動,去收割後的大豆地裡拔豆札(音),就是大豆的秸稈。還能撿到黃豆。我很喜歡參加。

    後來收音機裡說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了。我記得有的大人們還很驚訝,說“怎麼才是初級階段呢?”。

    上小學的時候已經知道可以參加高考了,那時有一句話叫“千軍萬馬走獨木橋”“鯉魚跳龍門”。忽然考試考得好了一次,老師管這個情況叫“放衛星”。

    八九年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的工資很低,我和姐姐都在大學裡,生活費每個人每月一百元。幾乎是母親的全部月薪。生活拮据影響了我的消費習慣。好處是不亂花錢,缺點是放不開思想,一點兒投資的觀念也沒有。

    小時候除了踢踢球,沒有什麼愛好,所以很喜歡和有藝術細胞的人接觸。後來發現,人的精力有限,沒時間去感慨,把自己活成有個性的自己就算是沒白活。

  • 5 # 三馬圖文

    那個年代好人不受氣,只要你不偷懶耍滑,勤勞肯幹,分配還算公平,也可以說多勞多得,人們基本勞動自覺性高,不只為了掙工分,分東西,還有一定個人覺悟在,由於糧食低產,先期吃玉米麵、豆麵、紅薯乾子面及高粱面都有,全麥子白麵到後期才有,但生產是逐步發展的,糧食逐年增收,生活逐漸改善,人們的精神生活很富足,有露天電影、大戲、絲絃、大鼓、雜技演出等,陶冶了人們的情操,社會在平淡中,似乎也有些滋味。

    那時親情很足,農村很有樂趣,不少城裡的孩子要到鄉下親戚家度夏,和農村孩子一道游泳、割草、晚上在空曠的打穀場上睡覺,數天上的星星,有時享受習習涼風,有時在酷暑難熬的夜晚吹牛、談天,工人家庭也居住在農村,真的很熱鬧,人情味十足,而現在已找不回那種純真,那種激情和友誼。那時親戚走動也頻繁,走親戚是人們閒時的主要一項活動,不論多遠,一年都會走動幾趟,現在想想是多麼有意思。

    那時的確是窮,只有春節才會吃得好些,穿得衣服也沒有現在時尚和豐富,但人們平和、壓力小、心也沒那麼大,生活地簡單快樂,頭腦想得也簡單些,沒有現在總是想法賺錢,好像都很實際,都太現實,集郵、看書等愛好的人少了,講究吃喝的人多了。

    以前也有拖關係買件緊俏東西,如青黴素就很緊張,要偷偷地拖熟人買到,現在靠關係升官,找到好工作,坐辦公室,關係網堂而皇之被利用,不公平就在每個人眼前,有能力不如一個好爸爸,好親戚,拼關係讓有些人輝煌,有些人悲傷,有些人一肚子怨氣,而又無可奈何。

    腐敗的用人關係會讓人才得不到合理利用、使用,庸疾得不到及時根除,有些人佔用別人的資源,讓他人無路可走。

  • 6 # 鐵鷹

    小時候,鄉村田野,油菜花盛開,小蜜蜂嗡嗡的叫著飛來飛去,不時地落在花瓣上舔舐花蜜,綠油油的小麥開始抽穗,蔚藍色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空氣清新,瀰漫著誘人的花香。

    每逢收割季節,學校就放假,幫助生產隊撿拾麥穗稻穗,田野處處充滿著歡聲笑語,充滿者豐收的喜悅……

    這是永恆的記憶,更是成長的歷程,父母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為我們,更是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在原本貧脊的土地上,興修水利平整農田,近則幾裡遠則幾十裡以外,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都是生產隊出勞力,出糧食出工分,不要國家一分錢。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是在為後來的發展打基礎。國家百廢待興,說白了就是一窮二白,怎麼辦?高樓大廈也要從基礎開始,基礎打好了卻被埋在土裡確實容易被忽視甚至被淡忘,但我們千萬不能忘了我們的父輩,不能做數典忘祖的人,要厚道,要有良心。

    願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願我們的生命越來越美好。

  • 7 # 啊森Sen

    我覺得年代不是個問題、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負面影響,根本就沒什麼累不累、苦不苦之說、關鍵還是 正如古代的君皇制一樣; 如果是個平民受苦、受累的是還不是一樣的道理;用在哪個年代又有什麼好比較之分呢 ;要知道古代的奴隸制是多麼的殘酷;讓人也不好過,現在的人也一樣、也有很苦,很累的人;像現在的為了生活去挖煤的,難道他們就不知道那是不得不做的事,他苦嗎? 現在走在下水道修那又髒又臭的管子,他不覺得累嗎? 時代不同;所承受的事是不一樣的;但是那苦與累 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要說的是在這個社會中;更本就沒有哪個年代最累,只不過是現在和以前不同是已經轉化;現在是2011 年 我可以肯定的是2111 年還是逃不過“窮人之說”; 想想看嗎;現在這社會是誰在推動現在的經濟;不就是我們這些人嗎?人呢,就這一輩子勞祿命; 社會要發展的同時必有一些賣苦之人走出來,凡是做什麼事都有它的兩面性. ! 要知道文將、和武將都不好當; 不要以為文將在這個世界的社會中相對會好到那裡去! 只不過是好東西沒有看到而已,在者看到還不一定懂; 兩者之間的關係可是相鋪相成的 ! 希望對你有所瞭解 !

  • 8 # yqy672

    我是60年代出生的,2013年退休的。回想起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經歷,覺得生活還是充滿Sunny,幸福和快樂的。

    我們這個年代,剛出生時,遇到了三年自然害災,經常吃不飽。幸虧我們有一個非常愛我們的外婆和爸爸媽媽,他們都很勤勞,很會精打細算過日子,所以我們沒有過過吃不飽的很苦的日子,只是吃得玉米,南瓜,蕃薯比較多,有時吃點南瓜葉,蕃薯葉。當時,覺得不太好吃,但現在想想,我們過去吃的是現在流行的五穀雜糧,綠色環保食品。

    上學時,一個班裡的同學,年紀相差很多,大的小孩要帶弟弟妹妹來上學。下課時,大家一起跳皮筋,跳方塊,打捧兒棍,用單腳來鬥雞。放學了,大的小孩,帶著我們這些小一點的,去撥豬草,告訴我們什麼是豬草,哪些是豬草,那些不是的,雖然它們長得很相似。帶我們去砍柴火,砍好柴後,幫我們捆起來,帶我們一起回家。那個時代,大家都很助人為樂的。大孩子像是現在學校的老師,我們都是素質教育的學生。現在回憶起來,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 9 # 商用軍用民用

    我們生在困難時期、長在動盪的年代,這就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共同的成長背景。生於六十年代的人今天大都或即將步入中老年,在各個領域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的成功與失敗、理想和激情、責任與使命,都源於他們曾有的經歷和體驗

    那個年代,剛剛走過自然災害的陰影,見得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票據和購貨本。三分錢的冰棍,三分錢的山楂丸,一毛二的奶油冰棍,還有三毛八的帶魚、四毛八的動物餅乾——記憶中,芝麻醬蘸厚厚的白糖,已經足夠“營養”,足夠奢。 生於60年代,幸的是趕上撥亂反正的好時機。那個時候,高考恢復,千百萬人擁擠在一條羊腸小道上

     

     現在的孩子們有電視,有卡通,嚮往著肯德基的喧鬧,嚮往著遊戲機裡的角色扮演,可他們很少享受過聽故事的樂趣,而在那個年代,故事是大人們的口水,是孩子們的盛宴。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時的夜空比現在純淨,天空裡有更多的星星。盛夏的夜晚是孩子們的天堂,搬著小凳…

    60年代人童年物質和文化生活貧乏,童年毫無歡樂而言。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穿著補了巴巴的舊衣服,吃著黑黑的水果硬糖,吃著冰棍3分5分的,滾著鐵環圈,在“我們都是毛主席的紅小兵”歌聲中“野”大的。 玩的都有什麼呢? 滾鐵環:一根細鋼筋彎成一園圈,再用鐵絲做成一鐵鉤,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的滾。 抽尜:一截細園木下邊削成園錐形,底部正中安上一顆鋼珠,再用小竹杆上套上一細繩,用繩子抽打牛牛,使尜快速旋轉…

    到70年代時:要麼極左要麼極右

    這一代人的群體特徵是:他們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現在是各單位實幹人物中的絕對主力。年輕有為的,說不定已經混上一個中層幹部噹噹;還有懵懂不知的,說不定仍在失業、待業徘徊。

      70年代生人,比我們小了十歲左右。他們是很兩極的一群人。一部分向左走,一部分向右走去。向左走的這一撥,普遍是1975年之前出生的一群,他們沒有受過並軌之後讀大學要收費的陣痛,更沒有體會過高校擴招後畢業生求職的驚慌失措。以前常說的天之驕子,就是他們這樣的人。求安穩,是70年代前半部分生人的特徵。

      與這一類人完全相反的,則是向右走的一群。這群70年代下半段生人,他們整體表現出來的特徵為:盲目、困惑、自制力較差。在理財上,他們大多揮金如土,所謂月光女神,說的就是這樣一群。在他們眼裡,只有今天,既沒有過去留下的痕跡,也沒有對明天的規劃。

    這是七十年代生人的經典對話,他們分享著共同的記憶,這記憶沒有我們六十年代人那麼悽苦和煽情,沒有八十年代人那麼自我和孤獨。我們的童年多半在貧困中度過,但逐漸開始有了些物質的欣喜———從七十年代後期起,對大多數家庭來說,日子總是一天比一天好過了。

    我們這代人,必須自己發明幸福,撿煙屁,拾廢鐵賣,稱兄道弟,傳看手抄本,積攢軍裝和像章,把身體成長的熱情在街頭的遊蕩和爭鬥之中耗費掉———

    總之,現在有很多物事人及得懷念,尤其懷念那時的藍天白雲和村邊流淌的小河。

  • 10 # 三人行abc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們,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主要生在和平年代,俗語說:願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再沒有烽火的戰爭,雖然貧窮,但生活得很實在,自力更生,從不欺詐和投機取巧。

    在此時期出生的人經歷了從貧窮到富有,國家的改革開放,土地的承包,國企改革,外資企業的引進等等,大多數人的下海經商走向致富路。在這個時代出生的人只要勤奮和把握好機會,大多能奔向小康生活或富甲一方。現在卻是國家最富強的時代,我感到自豪和幸福,人生足矣,不虛度此生來到世上,給我一個和平、安康、幸福的人生。此時的我應該對天空這樣高呼感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育孩子或學生避免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