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我3775

    因為學校裡面的老師或者校長都是崇洋媚外的狗腿。認為,國外的民族衣服就是可以。文化不自信,等著當別人的孫子吧。他怎麼會是奇裝異服統一著裝可以,但是學生。也有穿著的自由。以前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八幾年的老師都是誇耀國外的飛機大炮。

  • 2 # 黃強黃不息

    儘管漢服與中國傳統服飾存在差距,也就是說漢服不等於傳統服飾,漢服是現在人(漢服圈)仿製中國傳統服飾,又加入了部分臆造內容的服飾,但是將其視為奇裝異服則大可不必。

    漢服圈存在一些問題,觀點過於偏激,排斥除漢民族的服飾之外的其他服飾,也是一種極端主義,否定、排斥、打擊,與中國傳統文化與文明的包容性、吸納性、融合性、創新性是不吻合的。

    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經歷過多次南北民族大融合,漢民族的文化影響著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文化也融入到漢民族文化之中,屬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服飾也是這樣,互相融合,互相推進,共同發展。趙武靈王改革,包括政治、軍事、文化、服飾的改革,穿胡服,原本屬於胡人的褲子,成為漢人的傳統服飾。我在拙著《中國內衣史》《服飾禮儀》中說:胡服的引進,使漢人的身體從此前寬大服飾的束縛解放出來,肢體功能得以釋放,無論是馬上打戰,馬下生產,都變得靈活自如。肢體的解放,手腳的靈活,無疑對頭腦也是一種解放,思維、視覺都跨越了封閉的自我,想的更多,看的更遠。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最直接的受益是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趙國的軍隊也具有了英勇善戰的戰鬥能力,一度擺脫了三胡的侵擾,不斷開拓疆土,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也讓當時強大的秦國長期為之寢食難安。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似乎與趙武靈王的“胡服”改革相反,禁穿胡服,改穿漢人之服。禁穿胡服是為了漢化的需要,讓北魏人民融入漢民族大家庭,提高生產力,提升國力。其目的與趙武靈王是一致的,殊途同歸。

    唐代西域少數民族包括波斯等華人來到長安,長安一度盛行胡服,即漢人穿少數民族服飾,並且胡服逐漸進入漢民族服飾之。清代的旗裝之袍,經過改良創新,在民國時期成為漢族女性的代表性服飾。褲子、旗袍都不再是少數民族服飾,而是中華服飾。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取,無所束縛無所留戀地創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傳統,這就是產生文藝上 “盛唐之音”的社會氛圍和思想基礎。

    通過歷史來說明文化的繁榮,國力的強盛,與思維、思想有很大關聯,吸納外來文化,為我所用,這是中華文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思想觀念與服飾文化上,我們都不能閉關保守,拒絕、排斥外來文化,關鍵要為我所用,為文明發展所用。

    這樣就歸納為兩個問題:第一漢服有其固有不足,需要與傳統文化結合,做的嚴謹、規範,少些當下人臆造的內容,不要曲解傳統服飾,這樣讓華人瞭解傳統服飾,未嘗不可。第二,也不要就此認為是奇裝異服,禁止查封,對漢服、漢服圈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造是必須,不深入瞭解中華文明、中國文化的歷史與底蘊,自然無法復原中國傳統服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經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