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湘西花垣、鳳凰、吉首、瀘溪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立秋時,當地群眾停止幹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群,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進行打鞦韆、吹笙、歌舞等娛樂活動。活動完畢時,由眾人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預祝豐收和幸福。
關於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英武善射,為人正直,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舉手拉弓,一箭射中。與山鷹同時墜落的,還有一隻花鞋。這隻花鞋,繡工極為精巧,一看就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找到這隻花鞋的主人。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同時能坐8個人的風車,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歡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他願望實現了。他找到了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後來,他們透過對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幸福。從那以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
這一盛大的節日活動,流傳在吉首市矮寨、寨陽、社塘坡、己略、丹青、排綢、排吼及花垣、鳳凰、古丈、瀘溪等。趕秋節的整個活動有打鞦韆、唱苗歌、打苗鼓。
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湘西花垣、鳳凰、吉首、瀘溪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立秋時,當地群眾停止幹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群,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進行打鞦韆、吹笙、歌舞等娛樂活動。活動完畢時,由眾人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預祝豐收和幸福。
關於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英武善射,為人正直,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舉手拉弓,一箭射中。與山鷹同時墜落的,還有一隻花鞋。這隻花鞋,繡工極為精巧,一看就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找到這隻花鞋的主人。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同時能坐8個人的風車,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歡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他願望實現了。他找到了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後來,他們透過對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幸福。從那以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
這一盛大的節日活動,流傳在吉首市矮寨、寨陽、社塘坡、己略、丹青、排綢、排吼及花垣、鳳凰、古丈、瀘溪等。趕秋節的整個活動有打鞦韆、唱苗歌、打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