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底盤或者軸承等其他部位出現問題、或者車輛密封性出現問題的情況外,一般情況下從舊胎換到新胎,由於新胎胎面相對於磨損到後期的舊胎更加平整,胎噪多會減小。少部分從原來的城市細花紋的舊胎換成越野的大花紋新胎,會由於花紋的確過大,感受的噪音更大。
題主有這個提問由於資訊不多,我就略多假設一下。其實現實中很多人對胎噪的理解和定義存在差異。
標準來講,胎噪是指輪胎與地面摩擦及擠壓空氣產生的噪音,所以一般花紋越大,花紋塊空隙越大,撞擊地面及擠壓空氣產生的噪音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各個品牌輪胎的靜音胎都是花紋極細膩的胎。
但現實中,不少車主感受的噪音準確來講應該和舒適性結合在一起說。
比如過減速帶時,胎側越硬的,感覺撞擊噪音越大,這更算是舒適性的範疇。
再這個情況繼續延伸,比如有些地方時水泥路面,由於施工特性,都是一段段澆灌混凝土形成的,每一段之間是存在平面落差的,這時候車輛高速走過,在每個接頭地方會有一個撞擊聲,速度快了,連續起來就是”啪啪啪”,這種情況下,胎側越硬的胎,感覺拍擊噪音越大,這也是更傾向於舒適性的問題。
另外我想補充一點:
其實關於胎噪及舒適性,真的是細枝末節,正常來講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車輛的安全性,高速行駛時,就靠4個輪兒抓著,剎不住就很悲催,如剛分析,若追求靜音型,花紋必然小,雖然可以透過強化輪胎膠質配方來提高抓地,但總不如直接有豐富的花紋塊效果更好。這一點可以想象,籃球運動員的鞋底除了膠質特殊,複雜的花紋是必不可少的。靜音性的提升是以犧牲抓地為代價的,有些得不償失。
同樣,如剛所說,舒適性也是同理,舒適性更多是靠減震器來實現的。輪胎胎側胎太柔軟,其實意味著更薄成本更低,這種犧牲了輪胎的胎側剛性,在高速轉向時,很容易由於輪胎反應不靈敏而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導致方向失控。這個例子更簡單,同一款車,高配型胎扁平率更低,胎側更硬,說明整車廠自己也認為操控性重要性高於舒適性
排除底盤或者軸承等其他部位出現問題、或者車輛密封性出現問題的情況外,一般情況下從舊胎換到新胎,由於新胎胎面相對於磨損到後期的舊胎更加平整,胎噪多會減小。少部分從原來的城市細花紋的舊胎換成越野的大花紋新胎,會由於花紋的確過大,感受的噪音更大。
題主有這個提問由於資訊不多,我就略多假設一下。其實現實中很多人對胎噪的理解和定義存在差異。
標準來講,胎噪是指輪胎與地面摩擦及擠壓空氣產生的噪音,所以一般花紋越大,花紋塊空隙越大,撞擊地面及擠壓空氣產生的噪音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各個品牌輪胎的靜音胎都是花紋極細膩的胎。
但現實中,不少車主感受的噪音準確來講應該和舒適性結合在一起說。
比如過減速帶時,胎側越硬的,感覺撞擊噪音越大,這更算是舒適性的範疇。
再這個情況繼續延伸,比如有些地方時水泥路面,由於施工特性,都是一段段澆灌混凝土形成的,每一段之間是存在平面落差的,這時候車輛高速走過,在每個接頭地方會有一個撞擊聲,速度快了,連續起來就是”啪啪啪”,這種情況下,胎側越硬的胎,感覺拍擊噪音越大,這也是更傾向於舒適性的問題。
另外我想補充一點:
其實關於胎噪及舒適性,真的是細枝末節,正常來講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車輛的安全性,高速行駛時,就靠4個輪兒抓著,剎不住就很悲催,如剛分析,若追求靜音型,花紋必然小,雖然可以透過強化輪胎膠質配方來提高抓地,但總不如直接有豐富的花紋塊效果更好。這一點可以想象,籃球運動員的鞋底除了膠質特殊,複雜的花紋是必不可少的。靜音性的提升是以犧牲抓地為代價的,有些得不償失。
同樣,如剛所說,舒適性也是同理,舒適性更多是靠減震器來實現的。輪胎胎側胎太柔軟,其實意味著更薄成本更低,這種犧牲了輪胎的胎側剛性,在高速轉向時,很容易由於輪胎反應不靈敏而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導致方向失控。這個例子更簡單,同一款車,高配型胎扁平率更低,胎側更硬,說明整車廠自己也認為操控性重要性高於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