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唱者
-
2 # 林一Gerry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帝王,作為一代雄主,成為後世皇帝稱讚的帝王之一,卻是一個通過政變奪得政權的人,落下了弒兄篡位的名聲,他的篡位的確為李唐一朝起了個壞頭,所以後面沒幾個皇帝上位之前不鬧的,都是覺得老祖宗李世民殺了太子自己當皇帝,我為啥不學老祖宗? 在這點上李世民和朱棣都搞得後面皇帝都出了不少岔子,其他王爺都不安穩。但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都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大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而且李世民代表的是軍人階層,一有風吹草動將領們擁戴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李世民不殺太子,後果顯而易見的,以前追隨他征戰的大部分將領的結局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玄武門之變更像一場武官發動的針對文官的政變,當然誰都沒想到的是李世民的政治領導才能遠遠高於他的軍事才能,才開創了後來的貞觀之治。
如果是按照唐書的記載,太子之前也是流露出要殺了李世民的意思的,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個人覺得這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在位時改的,或者說李世民真的吐血了,但是李建成並未下毒,不然李世民中毒吐血,沒幾天就生龍活虎射殺了李建成?真是天賦異稟啊!李建成也不是個大傻子吧,要動手就徹底點,想殺李世民他有很多機會,更多的只是怕李淵生氣廢了太子,再者顧及兄弟之情和名聲,而且李建成是太子,是末來的皇帝,沒有必要殺李世民,只等時機而已,但是李世民想當皇帝才設計殺害老大,所以李世民是為自己殺害他哥找個合情合理的緣由,之後的逼宮也可看出一斑。
也不是建成不狠,而是他已經是太子,策略肯定是保守的,就跟你已經事業有成,你一定不會孤注一擲,只想穩中求進。所以說李建成沒有必要毒殺李世民而落下口實,就算真的動手了,都下毒了,看李世民沒被毒死,你就不會捅一刀嗎?到是讓李世民走了,怎麼的,讓李世民有機會反殺自己?當然李建成雖然不會殺李世民,但是平時的打壓還是存在的。
而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在於李建成的一個建議,會突厥鬱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說白了就是李建成與李元吉打算拆分李世民和其手下猛將,分而治之,所以李世民不能等了,他不能等死,就決定行事了。
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伏兵於玄武門。張婕妤竊知世民表意,馳語建成。張婕妤是得知了李世民計劃的,並且告知了李建成,但是李建成自認“兵備已嚴”,就帶著李元吉從玄武門入宮了,到了之後才發現不對勁,想跑已經來不及了,顯然張婕妤對李世民的計劃只是知道了大概,不然不會連玄武門有伏兵都不知道,而之後的事情才是最不可思議的。
本來作為優勢方的太子實力,直到太子已經死了才做出反應,翊衛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聞建成死,嘆曰:“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乎!”乃與副護軍薛萬徹、屈咥直府左車騎萬年謝叔方帥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可能是以當時的情境,事發突然,具有不可控性,意外性,太子一派並不知道李世民準備玄武門起事,所有也並沒有更深刻考慮,以及後續的安排,最多也就是跟太子府的人講我要去進宮,有意外了你們去找我,云云而已,當時的通訊情況沒有現在發達,這方面不可同日而語,發生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並沒有其他第三方或者對於當前局勢有影響的其他勢力知道,所以當太子府的人知道發生突變必然是已經過去想當一部分時間了,也就是說,事已至此,再言其他也無益,所以即使後續力量知道了,然大局已定。
-
3 # 視野歷史
李世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卻是得來不正,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並兵諫李淵放權,最終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業。
李淵稱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愛好酒色,這些都使得他當皇帝后無法有更大的作為。原隋朝晉陽宮副監裴寂,在晉陽時就與李淵是酒肉朋友。他私送宮女給李淵,又常與李淵晝夜賭博飲酒,荒淫無度。晉陽起兵時,裴寂又送五百宮女給李淵,讓他帶著行軍。李淵稱帝后,認為裴寂功勞最大,授其高官厚祿,引為親信。
原晉陽令劉文靜,和李世民一起策動起兵,南征北戰,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劉文靜對自己位在裴寂之下,甚感不平,遂與裴寂發生矛盾。公元619年的一天,劉文靜酒後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機陷害,說劉文靜欲反朝廷,李淵竟聽信其言,殺死劉文靜。李淵賞罰不明,加深了臣子內部的矛盾和鬥爭。
李淵統治後期,廣納妃嬪,安於後宮享樂。在有的妃子挑撥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關係時,李淵沒能及早制止,反而聽信讒言,致使兄弟之間兵戎相見,發生流血事件。隨著統一戰爭的順利進行,李淵的思想開始鬆懈下來,安於享樂,對政治事務不再關心,這直接導致了皇儲問題的產生。
李淵想讓幾個兒子和睦相處,但又在立皇太子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主意,使得兄弟相爭不已。在劉武周大舉南下,攻陷太原威脅長安的時候,李淵親自為兒子李世民送行,還許諾得勝回來後立他為太子。但李世民回來之後,李淵又反悔,聽信后妃們的求情,保留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直接導致了兄弟之間的不和,成了激烈的太子之爭的導火線。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明爭暗鬥,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公元626年夏,突厥犯境,李建成向李淵推薦齊王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驍將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後除掉秦王。不料這一密謀被李世民得知。在這緊急關頭,李世民先發制人,密告太子、齊王淫亂後宮,李淵決定次日詰問。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當太子、齊王途經玄武門時,李世民及部下將其殺死,並讓心腹尉遲敬德帶甲入宮報告李淵。
此時李淵正和大臣蕭禹、裴寂坐在一隻小龍船上,盪漾在南海池中,他見尉遲敬德全副武裝立在岸邊,十分驚駭。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把他們處死,特派我前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旁邊的蕭禹等趕忙勸李淵把國事都託付給秦王,尉遲敬德也敦促李淵下詔,令諸軍悉受秦王節制,以便制止東宮和齊王府軍隊的騷亂。李淵無奈,被迫寫下詔書,命令所有軍隊悉聽秦王處置,並詔立世民為太子。此時,全國局勢基本上被李世民控制,李淵無奈,表示願早些退位。
-
4 # 九頭鳥漫談文史
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此前,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雖然爭奪皇位的鬥爭也很激烈,但基本上控制在規則以內。
對於李淵來說,兩個兒子的爭端也有助於他坐穩皇位,皇帝就喜歡搞平衡那一套,而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線恰恰就是李淵放棄了平衡,放棄了李世民。
從而逼得李世民不得不鋌而走險,在玄武門之前的幾個月裡,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了李淵做出的決定,並且李建成的策略讓李世民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具體大概有三點:
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
兩人此前雖然拼得你死我活,都恨不得對方馬上就死,但都比較剋制,只是從政治上攻擊對方,還從沒有直接要搞死對手的事例。
即使都知道對方獲勝後自己的下場不太好,但在李淵和群臣的目光下競爭,總歸還是要講規矩,沒有誰喜歡陰狠殘暴的太子,李建成的這次行動算是徹底拉低了爭鬥的最下限。
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
並給李世民規劃好了去處,準備讓他去洛陽,至少在李淵生前,給李世民的最高地位就是洛陽之主了,至於身後,反正看不到了,隨便兄弟倆去爭。
於是李建成試圖讓李淵相信李世民準備謀反,想用堂而皇之的罪名逼迫李淵殺掉李世民,此前,更是利用突厥人南犯的訊息,剝奪李世民的軍權,還準備將李世民手下能打的將軍全部調出長安:
會突厥鬱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南,入塞,圍烏城,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
調出李世民的部下後,李元吉可以在軍中以軍令殺掉這些忠於李世民的人,並且在誣告李世民謀反時,面對無兵權且無將可用的李世民,李淵也更容易下決心殺人。
唐朝剛建立時,因為各地諸侯未平,擅長軍事的李世民對唐朝的作用巨大,加上李淵也希望用李世民來平衡李建成的影響力,所以才給了李世民爭奪皇位繼承人的希望。
等到唐朝的江山穩定了,李世民這樣的軍事帥才就可以開始打壓了。李淵從骨子裡還是信奉嫡長子繼承製,李建成或許在政治上的能力也並不比李世民差,沒必要去更換太子。
以往拉攏的勢力有相當一部分都會倒向本來就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李建成,此消彼長,名分也遠遠不如李建成正統,未來的爭奪將平添無數困難,還不如冒險一博。從李世民的生平看,他是敢拼敢打的,從結果上看,他也賭贏了,史書的記載也就由他擺佈。
-
5 # 北冥有魚缸
說到秦王李世民小編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是知道的,秦王李世民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是有深遠的地位的,當時的唐朝雖然國泰民安,百姓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依然還是存在著一些戰爭,當時李世民最為著名的就是發起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什麼要這樣呢?其實,小編覺得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利益,具體的我們也一起來看看吧!
李世民與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卻是得來不正,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並兵諫李淵放權,最終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業。
李淵稱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愛好酒色,這些都使得他當皇帝后無法有更大的作為。原隋朝晉陽宮副監裴寂,在晉陽時就與李淵是酒肉朋友。他私送宮女給李淵,又常與李淵晝夜賭博飲酒,荒淫無度。晉陽起兵時,裴寂又送五百宮女給李淵,讓他帶著行軍。李淵稱帝后,認為裴寂功勞最大,授其高官厚祿,引為親信。
原晉陽令劉文靜,和李世民一起策動起兵,南征北戰,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劉文靜對自己位在裴寂之下,甚感不平,遂與裴寂發生矛盾。公元619年的一天,劉文靜酒後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機陷害,說劉文靜欲反朝廷,李淵竟聽信其言,殺死劉文靜。李淵賞罰不明,加深了臣子內部的矛盾和鬥爭。
李淵統治後期,廣納妃嬪,安於後宮享樂。在有的妃子挑撥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關係時,李淵沒能及早制止,反而聽信讒言,致使兄弟之間兵戎相見,發生流血事件。隨著統一戰爭的順利進行,李淵的思想開始鬆懈下來,安於享樂,對政治事務不再關心,這直接導致了皇儲問題的產生。
李淵想讓幾個兒子和睦相處,但又在立皇太子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主意,使得兄弟相爭不已。在劉武周大舉南下,攻陷太原威脅長安的時候,李淵親自為兒子李世民送行,還許諾得勝回來後立他為太子。但李世民回來之後,李淵又反悔,聽信后妃們的求情,保留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直接導致了兄弟之間的不和,成了激烈的太子之爭的導火線。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明爭暗鬥,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公元626年夏,突厥犯境,李建成向李淵推薦齊王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驍將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後除掉秦王。不料這一密謀被李世民得知。在這緊急關頭,李世民先發制人,密告太子、齊王淫亂後宮,李淵決定次日詰問。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當太子、齊王途經玄武門時,李世民及部下將其殺死,並讓心腹尉遲敬德帶甲入宮報告李淵。
此時李淵正和大臣蕭禹、裴寂坐在一隻小龍船上,盪漾在南海池中,他見尉遲敬德全副武裝立在岸邊,十分驚駭。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把他們處死,特派我前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旁邊的蕭禹等趕忙勸李淵把國事都託付給秦王,尉遲敬德也敦促李淵下詔,令諸軍悉受秦王節制,以便制止東宮和齊王府軍隊的騷亂。李淵無奈,被迫寫下詔書,命令所有軍隊悉聽秦王處置,並詔立世民為太子。此時,全國局勢基本上被李世民控制,李淵無奈,表示願早些退位。
-
6 # 垂簾看世界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史書上說是李世民被逼無奈,“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一口”的行動。對這樣的說法,我是很懷疑的。我認為,李世民發動這場政變,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
(玄武門之變)
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後,李世民不服。
其實,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參與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還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長安後,李淵建立大唐政權並登基稱帝,按傳統,將嫡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
在古代,立嫡長子為太子,一直是正朔。但李世民不服,他自認功高,再加上起兵之初,李淵口頭答應過得天下後,封他為太子。所以他很不滿,不滿到讓李淵訓斥他:“皇帝是上天註定的,不是人力可及的,你何必慌著要呢!”
由此可見,李世民覬覦太子之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二、擴大影響,培植勢力。
唐朝建立時,疆土只有關中和河東一帶,地域並不大,天下依然是軍閥割據的的分裂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留在宮中,幫助李淵處理繁瑣的軍政事務。而李世民則軍權在握,參與平定天下。
李世民能征善戰,他先後平定薛仁杲、擊敗劉武周和宋金剛,殲滅王世充和竇建德集團,劉黑闥和徐圓朗也被他打得大敗而逃。
李世民還設立文學館招徠文人志士。對於有才學的人,他從不問出身,並且做到了知人善用,很快他的身邊便雲集了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大群忠直能臣。
同時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降將,比如尉遲恭、秦叔寶等人都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用。
當時,都知道秦王府有“十八學士”和“八百勇士”,如果李世民不覬覦太子之位,而是安心做個富貴王爺,他還需要這樣大張旗鼓地招徠人才嗎?
(李世民劇照)
三、追回杜如晦。
在《舊唐書 · 杜如晦傳》中記載,說李淵為了避免爭奪儲位的悲劇發生,不僅將李世民的兵權移交給李元吉還把李世民身邊的家臣調任外地,杜如晦便是其中一個。
房玄齡知道後,便對李世民說:“那些人被調走並不可惜。但杜如晦是個王佐之才,你要是安於做個富貴王爺,便不用管他。若是想經營四方,非此人不可。”
李世民聽後,馬上想盡辦法把杜如晦追了回來。
由此可見,李世民絕不甘於做個富貴王爺。
四、收買常何。
常何本是李世民手下的將士,後來因功被封為玄武門守將。
在李世民勢力強大後,李建成在魏徵的指點下,曾先後重金結交過尉遲恭等人,雖說尉遲恭拒絕了金錢腐蝕,但常何卻很快成了李建成的心腹。
不過,隨著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明爭暗鬥不斷升級,常何又在李世民的勸誘下,站回了李世民的陣營。由於他是李建成的心腹,不僅能向李世民提供有價值的情報,還在玄武門之變中,關了玄武門,阻斷了門外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將士來救,給李世民發動政變,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當然,成功絕不是靠一個人單打獨鬥能辦到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一直為他出謀劃策,並不斷促使他下定決心發動政變。可以說他和房玄齡等人已經是綁在一條繩上的螞蚱。發動政變,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事,畢竟隨著他的勢力和他的軍權被削弱,他的機會也會跟著一去不復返。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成了刀下鬼,李淵為了不引發社會動盪,再加上他明白李世民勢力已不可控,所以他不得不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又主動將帝位禪讓給了李世民。
(李淵劇照)
五、修改史書。
《舊唐書 · 褚遂良傳》記載,褚遂良是李世民時期的起居郎,他的職責就是記載李世民的起居言行。類似於太史官之類的職務,並且他的工作是不受官府管理的。
歷史上,記載皇帝的起居言行向來是不給皇帝看的,這是規矩。但李世民做皇帝后,幾次找褚遂良要求看他記載的史書,都遭到了拒絕。
李世民頗不甘心,於是讓房玄齡想辦法拿到了褚遂良記載的史書。
李世民看後很不滿意,他說:“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並對房玄齡強調應該“直書玄武門”。
此後,史書經過7次修改,“性頗仁厚”的李建成終於被黑成了貪酒好色,為人奸險的窩囊廢。而玄武門之變則演變成李世民大義滅親的正義之舉。
由此可見,李世民若是迫於無奈,他還需要修改史書,為自己漂白嗎?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
-
7 # 江湖小曉生
從李淵把兵權交給李世民的那一刻開始,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鬥爭就已經開始了。如果玄武門之變非要找一個導火線,那麼就是李淵始終不肯表態,且將軍權交給李世民,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慘劇。
李淵是開國之君,他當然是有權衡臣子的能力。李建成和李世民雖然是他的兒子,但他們的背後有一幫大臣相助,平衡了這兩人的關係,那麼李淵就能夠平衡朝中臣子們的關係。
一、李淵玩權謀玩砸了。李建成作為他的嫡長子,也是一個智商不低的優秀接班人。可是李淵卻覺得,這麼早立太子,不利於皇位的穩固。
為什麼呢?因為朝中的大臣們,明知道李建成將來會做皇帝,那麼他們一定會提前投靠到李建成麾下,而忽略李淵的感受。理由很簡單,這幫人要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為此李淵必須要平衡李建成的力量,所以他想到了李世民。李世民是他的嫡次子,好歹也是皇家子孫,把他扶植起來跟李建成鬥法,那李淵豈不就可以坐享其成了麼?於是李淵開始給予李世民兵權,他希望李世民能儘快上道,讓一幫大臣跟隨他混飯吃。這樣一來太子一派和秦王一派就能夠平分秋色。這一招歷朝歷代很多帝王都這麼玩過,最著名的當然是東吳大帝孫權了。他的太子孫和是個老實人,一幫江東士族誓死跟隨。可孫權覺得這太孤單了,所以他又把另一個兒子魯王孫霸給扶植起來,讓他和太子孫和的所有待遇都一模一樣。
這麼一來大臣們就懵了,因為他們不知道孫權將來要把皇位傳給誰。於是乎朝中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太子孫和,一派支援魯王孫霸,孫權始終可以穩坐釣魚臺。
十月,加號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位在王公上。增邑二萬戶,通前三萬戶。賜金輅一乘,袞冕之服,玉璧一雙,黃金六千斤,前後部鼓吹及九部之樂,班劍四十人。於時海內漸平,太宗乃銳意經籍,開文學館以待四方之士。---《舊唐書》
李淵也希望造成這樣的局面,他認為只要皇子們互相爭鬥,那他這個皇帝就能始終手握大權。結果萬萬沒想到,李世民可是真狠啊,直接殺了倆兄弟,逼迫父親退位,李淵這算是徹底玩砸了。
二、誰也想不到,李世民是個天才軍事家。李淵把李世民扶起來,本來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無非就是玩點權謀,等到歲數大了,再確定接班人,基本還是李建成無疑。
可以說從一開始,李世民就成為了李淵玩權謀的棋子,到最後這顆棋子的下場,不出意外會很慘,參考孫權的兒子魯王孫霸,直接被殺了。
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舊唐書》
如果李世民是一個平庸之人,那結局肯定和孫霸一模一樣,成為父親的棋子,最後被父親無情地拋棄。
可是萬萬沒想到,李世民實在是太牛了,他上了戰場以後,有如神助,到處在打勝仗。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人,在唐朝軍隊中,成了說一不二的人物。
直到這個時候,李淵也開始有點慌了。從史書上的介紹來看,這個時候的李淵,假裝許諾要把太子之位留給李世民,而且不止一次這麼說過。
那麼我覺得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當時的李淵應該是比較忌憚李世民的,他會更加偏向李建成,等於說到後來,是李淵和李建成聯手在對抗李世民,以此達到平衡。
李世民近乎誇張的戰績,已經讓他成為了眾矢之的,當時除了和父兄劍拔弩張之外,李世民沒有第二個選擇。
除非李世民放棄所有兵權,表示功成身退,最後會被李建成無情殺害。不過李世民不是傻瓜,這種節骨眼上,誰會退一步呢?
三、玄武門之變前,李淵應該就被控制住了。在史書上來看,玄武門之變這件事,李世民是非常無辜的。因為就算李世民不殺李建成,當時李建成也在玄武門埋伏好了,準備誅殺李世民。
李世民是在無奈的情況下,被動選擇反擊,這才不小心殺了倆兄弟。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我覺得不是。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王為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詔傳位於皇太子。尊帝為太上皇,徙居弘義宮,改名太安宮。---《舊唐書》
李建成有埋伏,我想這是有可能的,但是李世民渾然不知,這是不可能的。在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晚上,李世民把所有心腹大將都喊到府上開會,這件事轟動可不小。
而且人家有埋伏,你還能絕地反殺,你真的以為你是天選之子麼?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作為保護,李世民怎麼可能反殺李建成呢?
所以說,這就是螳螂捕蟬,卻不知道蟬是黃雀放在那邊的陷阱。結果李建成一股腦鑽進了陷阱,只能束手待斃了。
這裡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淵在幹些什麼?據史料記載,當時李淵正在宮中游湖。玄武門鬧出這麼大的事情,兩幫人馬劍拔弩張,已經是血流成河了,李淵會一點訊息都得不到麼?如果是正常情況下,當然會得到,可惜當時並不正常。我認為當時的李淵,早就被李世民給控制住了。要麼是周圍的人被李世民收買了,阻斷了李淵的所有耳目,這才使得李世民有充足的時間幹掉倆兄弟,再進宮逼宮。等李淵知道一切以後,宮中的軍權已經被李世民接管了,李淵也只能嘆口氣,把李世民立為太子,隨後主動退位,做太上皇去了。
總結:各有各的謀劃,只能說李世民技高一籌。到了他們那種地位的人,你說一點陰謀詭計都沒有,那簡直就是在騙三歲的孩子。所以李淵、李建成包括李世民都是老謀深算的人。
李淵想著倆兒子鬥來鬥去,最終獲利的是他。而李建成想的是,把李世民給誅殺了,自己這個太子的位置就能保住了。
至於李世民,那就比他們倆更高明瞭,他利用李淵的這種心理,逐漸掌握軍權。又充分了解了李建成的一舉一動,所以可以安穩平定玄武門的埋伏。
這件事沒有對錯,導火索是李淵將軍權交給了李世民。誰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僅此而已。只是後來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都殺光了,的確有些殘忍,但是又能怎麼辦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
-
8 # 正史漫談
從本質上說,玄武門事變的導火索,是由於李建成一系加快了“去李世民化”的步伐。面對這一局面,後者不甘被“兔死狗烹”,於是果斷進行了一場軍事冒險。
而讓李世民如此果斷的,還有他父親李淵的態度。我們時常認為,李淵的“和稀泥”行為,是引發“玄武門事變”的罪魁;但縱觀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在李氏兄弟的爭權過程中,李淵顯然是支援李建成的,而且在李家的事業前期就有這個苗頭。
劉文靜之死、收復河北事件,體現出李淵對李世民的打壓如果問誰是李世民的心腹智囊,我們都知道是房玄齡、杜如晦,畢竟“房謀杜斷”;但在這二位之前,李家剛剛太原起兵的那段時間,肩負這一重任的是劉文靜。
早些年,劉文靜擔任晉陽令,而裴寂擔任晉陽宮監,這二位是情投意合的好哥們,以至於“相與同宿”,也就是睡在同一間房。
巧的是,在李淵擔任太原留守後,劉文靜成了李世民的忠實粉絲,他曾讚揚這位少年"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即兼具劉邦和曹操的優點);而裴寂則是李淵的死黨,關係鐵到敢冒著殺頭的危險把晉陽宮的宮女送給李淵娛樂。
而接下來,劉文靜為李家作出的貢獻可以用“傑出”來形容:
他協助李世民促成李淵起兵,四處招兵買馬,並配合李淵演戲除掉副留守高君雅(隋煬帝楊廣的人);
決定西定關中後,他擔任李淵的行軍司馬,為了穩定後方、擴充力量,他提出聯合突厥的主意,並親自北上操辦;
在唐軍西進途中,劉文靜帶著500突厥兵、2000突厥馬雪中送炭,被李淵盛讚:“...皆君將命之功也”;
在唐軍主力攻打長安之際,劉文靜率軍扼守潼關,擊敗並俘虜隋軍大將屈突通,解決了唐軍的後顧之憂;
在大唐立國後,劉文靜受命率人在隋朝開皇律令的基礎上修訂新法,奠定了唐代法令的基礎。
而相比較之下,裴寂卻主要作為李淵的近臣出現,功勞與劉文靜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其職務卻一直壓著劉文靜一頭。於是,這二位曾經的好哥們矛盾日漸凸顯。
公元619年,劉文靜酒後對一向無所事事、卻位居自己之上的裴寂吐槽了幾句,就被李淵以“謀反”之罪誅殺,絲毫不顧一旁苦苦求情的李世民。李淵只是替裴寂出氣?沒這麼簡單。
而在劉文靜被殺期間,河北梟雄竇建德在突厥的支援下,大肆襲擾李家的老巢太原。為了讓自己的鐵哥們立功(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人比劉文靜優秀),李淵任命從未打過仗的裴寂為晉州道行軍總管,全權負責討伐劉武周。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這位仁兄的帶領下,唐軍被劉武周部將宋金剛打得潰不成軍;緊接著,敵軍兵臨太原城下,留守李元吉卻直接開溜,太原順利落入敵手。其後對方乘勝南下,無法抵擋的裴寂昏招迭出,甚至逼迫百姓焚燒房屋、堅壁清野,結果部分百姓直接揭竿而起,與劉武周內外呼應。
此時,唐王朝東邊的地盤幾乎全部落入敵手,長安為之震動。
但是,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李淵也不願拉下臉面,讓大唐的頭號統帥、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出馬救急,他甚至考慮放棄崤山以東、龜縮固守關中。
最終,李世民主動請纓,北上血戰近一年,不僅收回了太原,還將劉武周勢力徹底剷除。
雖已功高震主,但迫於形勢,李世民仍被重用從上述兩起事件可以看出,雖然身為父子,但李世民日漸增長的戰功、勢力,已經引起了李淵的忌憚與不安;也許,他更多的是為太子李建成鋪路。
但太原事件證明,在強敵環伺、凶險萬分的創業期,李家的生死存亡,離不開李世民的打拼;雖然李靖等人也很優秀,但他們哪有自家人可靠?
於是,在滅掉劉武周後,劉淵放手讓李世民東征“鄭王”王世充。公元621年,唐軍圍攻洛陽不下之際,梟雄竇建德攜平定河北之威、率領十餘萬大軍前來替王世充解圍。李世民臨危不懼,他分兵繼續圍城,自己則率領精騎飛奔虎牢關,並在此地擊潰河北大軍、生俘竇建德。最終,此行唐軍“一石二鳥”,一舉殲滅了兩大最強勁的對手。
立下不世之功的李世民,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但其後他在天策府廣招文士,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極度忌憚:你打仗就是了,對治國這麼上心,有何企圖?根據史料推測,從這時起,太子與秦王的明爭暗鬥正式上了一個新臺階。
就在這期間,名將李靖輔助趙郡王李孝恭平定了江南蕭銑;公元622年,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等人起兵,河北地區再度失去控制。而當李世民出師擊敗叛軍、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卻被李淵臨陣召回,“乃以兵屬齊王元吉”;不久後,太子李建成親自出馬、撿了個現成,將劉黑闥殘餘一網打盡。
其後,除了輔公祏謀反被迅速平定外,大唐基本統一了中原,王朝的最大敵人只有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人,但北方邊患、古而有之,並不影響中原王朝步入正軌。
此時,正是收穫的季節,但按照常理,也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期。那大唐最大的功臣是誰?當然是李世民。
李世民如果沒翻身當皇帝,也許他就是因“功高震主”被殺的大唐頭號功臣公元624年,日漸步入正軌下來的大唐政局中,太子與秦王的博弈成了頭等大事。
史書稱,李元吉試圖命人刺殺李世民,被李建成阻止;
6月,李建成、李世民各自偷偷招兵買馬;太子親信楊文幹被人舉報(高度懷疑是李世民的人乾的),“謀反”被滅。得知內情的李淵對倆兒子各打五十大板,將他們的一些部下發配了事;
7月,在城南圍獵之際,李建成送給李世民一匹時常拋橛子的烈馬,試圖讓二弟“失手摔死”;
然而就在8月,突厥頡利可汗率軍逼近關中,仍舊是由李世民出馬才擺平此事;接下來的一整年,大唐都忙於應對不斷襲擾的突厥人。
到了公元626年6月,李氏兄弟的宮廷爭鬥再度白熱化。
首先,李世民的親信張亮奉命前去洛陽結交豪傑,被李元吉抓捕下獄、嚴刑拷打;
同時,李世民應約去李建成府上喝酒,卻因中毒而“暴心痛,吐血數升”;
李建成、李元吉通過皇帝后宮日夜“誹謗”李世民,讓李淵“信之,將罪世民”;陳叔達認為:
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黜也
即李世民的功勞實打實的擺在那裡,你不可能直接把他廢了,最終李淵才沒有採取行動。而接下來,李建成等人則採取了更狠辣的行動:架空李世民。
第一步,將李世民的智囊調走,斷其左臂:
建成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耳。”皆譖之於上而逐之。
第二步,把李世民的武將分為己用,斷其右臂。趁著突厥人入寇之機,李建成建議由李元吉替代李世民出征,並且大量徵用秦王府的精兵猛將:
建成薦元吉代世民督諸軍北征;上從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
甚至有人傳言,李建成等人計劃趁著出師勞軍之際,將變成光桿司令的李世民直接弄死。
但無論這種說法是否屬實,若王府的精英都被調走,李世民離被“烹”也差不遠了。畢竟我們可以發現,李淵對李建成言聽計從。
兔子急了還咬人,況且李世民從來都不是個善茬。他果斷召集自己的一眾心腹,集齊自己暗中豢養的800勇士,在玄武門設下圈套,將自己在戰場上的戰術用在宮鬥中,險中求勝,一舉除掉太子、齊王,甚至逼退自己的父皇,成功的從岌岌可危的功臣,轉身為大唐的接班人。
因此,如果拋開雙方當事人的血親關係,玄武門之變,本質上只是大唐開國功臣不甘面對“兔死狗烹”命運的一次激烈反抗。而導火索,正是李建成等人(也許還包括李淵)咄咄逼人卻不夠狠辣的動作。
-
9 # 久違的亮哥
王晊,名不見經傳。但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成了“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改變了李世民的命運,改寫了唐朝歷史。
李建成寬簡、仁厚,富有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舊唐書建成傳》說李建成當上太子之後,“高祖憂其不嫻政書,每令習時事,自非軍國大務,悉委決之。”就是李淵讓李建成處理國家日常事務,為繼位做準備。
在太子東宮擔任率更丞的王晊(從七品,率更令副手)已經成為李世民眼線,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殺害秦王。”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力勸李世民先發制人,“行周公之事以安社稷”。李世民謀定而後動,才有了“玄武門之變”。
-
10 # 蘇州換了姓
617年,李淵在李世民勸說下在太原起兵,並很快佔領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李淵建立唐朝,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等事成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聲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626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削弱李世民的兵權,然後趁機除掉李世民。626年7月1日,李淵對質李世民擁兵自重的事,李世民趁機告發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並欲加害自已一事,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事情敗露,決定先入皇宮逼迫李淵表明態度。在宮城北門玄武門的禁衛統領常何本是李建成的親信,卻被李世民收買。7月2日,李世民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走到臨湖殿,察覺苗頭不對,拔馬就跑。李世民帶伏兵追殺,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連射三箭,全部射偏。李世民一箭就射殺李建成,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東宮的部將得到訊息趕來報仇,和李世民的部將在玄武門外發生激戰,尉遲恭將二人頭顱割下示眾,逼退東宮部將。李世民跪見李淵,將事情經過上奏,三天後,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二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開啟大唐盛世!
-
11 # 香姐逛歷史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宮廷政變,是一場血腥殘酷的皇位爭奪戰,這一戰中,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隨後繼位,實為太宗。李世民為何發動這樣一起血腥的宮廷政變?
說到秦王李世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是知道的,秦王李世民在中國古代史上還是有深遠的地位的,當時的唐朝雖然國泰民安,百姓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依然還是存在著一些戰爭,當時李世民最為著名的就是發起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什麼要這樣呢?其實,小編覺得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之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利益,具體的我們也一起來看看吧!
李淵稱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愛好酒色,這些都使得他當皇帝后無法有更大的作為。原隋朝晉陽宮副監裴寂,在晉陽時就與李淵是酒肉朋友。他私送宮女給李淵,又常與李淵晝夜賭博飲酒,荒淫無度。晉陽起兵時,裴寂又送五百宮女給李淵,讓他帶著行軍。李淵稱帝后,認為裴寂功勞最大,授其高官厚祿,引為親信。
原晉陽令劉文靜,和李世民一起策動起兵,南征北戰,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劉文靜對自己位在裴寂之下,甚感不平,遂與裴寂發生矛盾。公元619年的一天,劉文靜酒後口出怨言,裴寂等乘機陷害,說劉文靜欲反朝廷,李淵竟聽信其言,殺死劉文靜。李淵賞罰不明,加深了臣子內部的矛盾和鬥爭。
李淵想讓幾個兒子和睦相處,但又在立皇太子的問題上,沒有明確的主意,使得兄弟相爭不已。在劉武周大舉南下,攻陷太原威脅長安的時候,李淵親自為兒子李世民送行,還許諾得勝回來後立他為太子。
但李世民回來之後,李淵又反悔,聽信后妃們的求情,保留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這直接導致了兄弟之間的不和,成了激烈的太子之爭的導火線。
在這緊急關頭,李世民先發制人,密告太子、齊王淫亂後宮,李淵決定次日詰問。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當太子、齊王途經玄武門時,李世民及部下將其殺死,並讓心腹尉遲敬德帶甲入宮報告李淵。
此時李淵正和大臣蕭禹、裴寂坐在一隻小龍船上,盪漾在南海池中,他見尉遲敬德全副武裝立在岸邊,十分驚駭。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把他們處死,特派我前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
如果沒有李淵在群雄割據、天下紛爭、局勢不甚明朗的情況下匆匆稱帝,也許就不會出現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一枝獨秀”的局面。李淵登基為皇,長子李建成立為太子,特殊身份使得他們不由自主地受到某種束縛與制約,個人才能難以充分施展。這才有了李世民在蕩平群雄中出現在中華大地上那勇往直前、無堅不摧、英姿勃勃的動人身影。
他在長達七年之久的統一戰爭中,獲得了無人匹及的軍事業績與政治聲望,擁有一支能征善戰、效忠個人的強大私人武裝及久經考驗的“幹部隊伍”,形成了足與李建成為首的太子東宮集團抗衡的秦王府集團。
回覆列表
一、李淵的疑慮
隋末唐初,突厥勢力迅速崛起,時中中國人避亂者多入突厥,突厥強盛,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之,控弦百餘萬。當時北方的割據勢力幾乎都向突厥稱臣,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樑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然稱帝,但都對突厥北面稱臣。如突厥始畢可汗曾封劉武周為定楊天子,樑師都為解事天子,又以李子和為平楊天子。突厥在當時實為東亞之霸主。
高祖對突厥的政策是務實和保守的,筆者將其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以拉攏、賄賂為主,軍事防禦為輔。二是堅決打擊突厥支援的割據勢力。三是嚴密防範唐朝官員與突厥的勾結,寧可枉殺,決不漏殺。
雖然唐王朝對突厥採取以妥協、退讓為主的政策,但對突厥支援的割據勢力,高祖或通過賄賂說服突厥與它們斷絕來往,或採用軍事手段剷除割據勢力,切斷其與突厥的聯盟。當然,高祖需要防備的還不只是國內割據勢力與突厥的聯合,他還必須嚴密防範唐朝官員與突厥的內外勾結。武德年間幾位官員的相同經歷表明高祖對唐王朝內部同樣深懷戒心。先後處死了民部尚書劉文靜;潞州刺史郭子武;幷州總管李仲文;幷州總管劉世讓。
正值國家用人之際,高祖卻相繼處死四位與突厥打交道的官員,這足以證明高祖非常擔心內部官員與突厥的勾結,以顛覆唐王朝。這足以證明高祖非常擔心內部官員與突厥的勾結,以顛覆唐王朝。唐初的形勢決定了高祖必須慎重處理與突厥的關係,由於對其他將領的不信任,高祖只能重用李唐皇族成員,依靠他們與突厥進行接觸。當然,最得力的人選還應是李世民。
二、攜突厥以自重關於李世民與突厥的關係,從史書記載可以看出李世民與當時許多突厥貴族的交情非同一般。例如,他與突利可汗稱兄道弟。隋大業中,突利年數歲,始畢遣領其東牙之兵,號為泥步設。隋淮南公主之北也,突利遂妻之。非常湊巧的是,李世民亦曾娶隋公主,太宗諸子吳王恪傳載:恪母,隋煬帝女也。李世民與突利同為隋室姻親,與此同時,李世民與突厥內部諸多親貴關係也非同一般。
面對北方嚴峻的軍事形勢,高祖不得不重新考慮對突厥的政策,即仍舊以和為主。此時,李世民與突厥貴族的交情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高祖只得依靠李世民去解決棘手難題。武德二年十月,高祖命李世民討劉武周。李世民很快便打敗了劉武周、宋金剛。
在此之前,劉武周在突厥的支援下頻繁入寇,與唐軍交戰基本上都能大獲全勝。李世民領兵作戰後,形勢立即扭轉。李世民不僅一舉擊敗劉武周,而且劉武周逃奔突厥後,反為突厥所殺。李世民的出師大捷雖與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有關,但也有史家認為李世民與突厥的密切關係很可能是他取勝的關鍵。李世民領兵作戰最善把握戰機,雖然武德年間李世民與突厥有過多次接觸,但奇怪的是,他其實從未和突厥發生過一次正面戰爭。
突厥的不戰而退也令人懷疑,“大抵虜得志則深入,負則請和,不恥也。”然而,突厥在武德七年長驅直入,既未與唐軍正面作戰,更未露任何敗跡,卻向唐請和,殊覺怪異。倒是武德九年頡利大軍入寇,突厥可汗遣執失思力入見李世民時,李世民的一番責怪暴露了底細:“吾與汝可汗面結和親,贈遺金帛,前後無算。”
由此可見,當時李世民的退敵妙計無非是贈送突厥大量金帛,但事實證明這種手段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讓人懷疑李世民是在慷國家之慨,以謀求個人私利。因此,我們才能理解高祖對李世民的態度:“每有寇盜,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後,猜嫌益甚。”李世民在與突厥的幾次對陣中,不僅未發生正面衝鋒,而且奇怪的是,但凡李世民出兵,突厥就會迅速退兵。這樣的一些反常舉動,讓高祖李淵心生疑竇。
雖然在武德初年,李世民在唐突關係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也的確多次解救唐室於危難中,但是整個武德年間,高祖一直都不想讓與突厥關係密切的李世民過多插手北方軍事防務卻是不爭之事實。高祖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起用李世民解決突厥問題。
尤其是武德四年以後,李世民與高祖的關係日漸緊張,而國內局勢也在發生變化。同時,唐對突厥的政策也有所調整。隨著國內局勢的日趨穩定,李世民平定內亂的任務也基本結束。即使有軍事任務,高祖也儘量部署給李建成、李元吉或其他將領,李世民則被擱置一邊。高祖在軍隊的人事安排上,重點加強了對李世民的監督和制約。
三.李淵的平衡術武德年間,李世民是高祖處理與突厥關係的一顆重要棋子,有效發揮該棋子的效用,能夠大大減輕高祖的政治壓力。但是,對這顆棋子若過於放手,很可能會給高祖本人帶來麻煩。如果李世民與突厥的關係在高祖允許的範圍內,則高祖就沒有必要猜疑,但是事情的發展可能逐漸超出了高祖的預計和控制。
在與突厥接觸的過程中,李世民並不甘為傳聲筒。事實上,他充分利用了自己與突厥的密切關係,成功地牽制了高祖,為自己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單是武德六年九月李世民不聽高祖調遣,不去江南平亂,執意北守,就已經夠令人生疑的。至於武德七年諸事,存在的疑點就更多了。
隨著唐王朝實力的增強,高祖對突厥的政策也開始強硬起來。武德八年以後,唐軍對突厥由單純的防禦戰逐步轉為主動反擊。武德九年正月,高祖命州縣修城隍,備突厥。此時,李世民與突厥的交情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這無疑讓李世民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即便高祖不曾懷疑李世民內外勾結,李世民在高祖心目中的分量也會大大降低。
事實上,武德九年以後,高祖對李元吉的重視程度已經有超越李世民的勢頭。武德九年,李元吉轉左衛大將軍,尋進位司徒、兼侍中,幷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並如故。而李世民則在原地踏步。
不僅如此,種種跡象表明,李世民的處境已經日漸艱難了。高祖一改以往“和稀泥”的方式,開始採取真正有效的措施打擊李世民的政治野心,如將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將房玄齡、杜如晦驅逐出秦王府。而尉遲敬德則差點被殺,李建成在引誘、暗殺不成的情況下,乃譖敬德於高祖,下詔獄訊驗,將殺之,因李世民固諫才得以保住尉遲敬德的性命。表面上,這些主意都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出的,似乎與高祖不相干,不過它們必須得到高祖的批准方可公佈、執行。因此,削弱李世民實力的計謀即使不是高祖出的,但也肯定得到了高祖的支援和贊同。
四、箭在弦上然而,政變並非任何時候都適合發動的,存在一個發動並取得成功的契機和時間。玄武門之變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六月份是怎樣的月份呢?從以往突厥入侵的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六月至九月,尤其在八月份迎來最高峰。這主要是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業有關。蒙古高原遊牧民族的根據地是冬營地,他們和家畜在那裡度過漫長的嚴冬。牧草要到五六月份以後開始繁盛起來,從夏末到秋季是家畜體力最旺盛的時候,所謂“草青馬肥”。因此這一時期突厥較多的入侵內地。
武德九年,是唐與突厥關係最為緊張的一年,面對突厥大軍的大規模入侵,高祖一反往常派李世民出征的慣例,命元吉督右武衛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等救烏城,將李世民完全撂在一邊。不僅如此,高祖還將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將調配給李元吉,讓他們隨軍出征,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
局勢對李世民非常不利,他有些亂了方寸。此時突厥作為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已經失去效用,這意味著他幾乎是砧上之肉,任人宰割。玄武門之變的爆發與李世民的處境息息相關,李世民已經騎虎難下,他必須搶在李建成之前下手,否則自己性命難保。
而且,政變的善後問題也是要考慮的。政變之後國家直接進入戰鬥狀態,對於政變的發動者是最有利的。必須團結一致對抗的對手的存在,具有讓事變後的混亂變得容易釐清的效力,而且如果對敵作戰取得勝利,就更證明了自己路線的正當性。但假設政變是冬季發動的,其後的數月時間沒有突厥威脅的話,對李世民抱有疑問的分子當然會跳出來。但是如果在七月或八月,彼時已經進入真正的戰鬥狀態時發動政變,就又過於遲了。
於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逼父退位。兩個月後,李世民登基為帝。
玄武門之變,是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圍繞皇位繼承的鬥爭,這是沒錯的。但引發鬥爭,乃至政變爆發的導火線,正是當時迫在眉睫的突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