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天玄宇
-
2 # 津口船伕
我試著回答,有不到之處,敬請補充。
春秋早期,各諸侯國所控制的地方比較小,生產力也不發達,所以軍隊數量不是很多。諸侯國由常備軍,州軍和貴族私人武裝三部分構成,國君為軍事最高長官,有權發動戰爭。那時候的戰爭主要是車戰,每輛戰車配十名甲士,車上三人,車下七人,同時還有其他兵士四十多人,有帶刀槍的,有帶鍋碗瓢盆的,甲士通常為貴族子弟和華人,他們平常還要上學練習射、術、御等技能,其他旳兵士有可能就是平民和奴隸。
隨著諸侯國之間的兼併原來越多,國土面積越來越大,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國家越來越富有,人口越來越多,國君的佔有慾越來越強,有的諸侯國便出現世代為兵的階層,閒時為民,戰時為兵,不用為國家上交賦稅,比如齊國。同時,有的諸侯國實行募兵制,就是說在華人中選擇身強力壯,英勇鬥狠的人當兵,當一輩子兵,不用生產還可免除家人的賦稅,比如說魏國的武卒、秦國的銳士。
春秋晚期,這時的戰爭以車、兵混編作戰,一乘配士兵七十五人,楚國一乘配備士兵一百人。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投入戰爭的人數越來越多。
戰國時期,普遍使用徵兵制,凡年齡在十五歲到六十歲之間,都要求服兵役,這時候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越來越大。長平之戰,趙國舉國皆兵。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春秋時期的軍隊組織模式。資料顯示千乘之國:乘,音shèng,意為輛,戰車。這裡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車的國家,即諸侯國。
春秋時代,戰爭頻仍,春秋時期禮制是這樣的:天子六軍,每軍千乘,共六千乘;大國三軍;中國兩軍;小國一軍。從上面兩個材料對比,不難發現矛盾之處,所以我個人的見解在春秋時期,車下步卒的人數應該在30到45人左右比較符合實際。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姑且不論舟船等兵種,由此我們可以得到:春秋時期的兵員構成。
周天子:王畿內自有軍隊,天子六軍。
其他諸侯的軍隊。
一般諸侯:
車兵由諸侯領地內的高階貴族擔任。
步甲由各貴族領地內的低階武士和自由民擔任。
輔助兵由各貴族領地內的奴隸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