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姓的來源有以下兩種:1、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進入秦嶺北的駱谷。此地為陸終氏的始居地區,陸終之長子名昆吾,居於駱谷的戎人取陸終昆吾之簡稱為陸昆,因變音為陸渾,史稱陸渾戎。在春秋初陸渾戎一支東遷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陸渾國。春秋時期公元前525年,晉頃公滅陸渾國,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華夏一份子。2、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陸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陸通為始祖的“平原之陸”外,還有因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改革,由鮮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稱“河南之陸”。擴充套件資料:陸姓名人:1、陸賈陸賈(約前240年—前170年),漢族,漢初楚華人,西漢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賈早年追隨劉邦,因能言善辯常出使諸侯。劉邦和文帝時,兩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對安定漢初局勢做出極大的貢獻。呂后時,說服陳平、周勃等同力誅呂。著有《新語》等。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他針對漢初特定的時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為本、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為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奠定了一個基本模式。2、陸雲陸雲(262年-303年),字士龍,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國東吳後期至西晉初年文學家、官員,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五子。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曾任清河內史,故世稱“陸清河”。陸雲少聰穎,六歲即能文,被薦舉時才十六歲。後來,陸雲任吳王司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諫,經常批評吳王弊政,頗受司馬晏禮遇,先後曾任尚書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清河內史等職。
陸姓的來源有以下兩種:1、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進入秦嶺北的駱谷。此地為陸終氏的始居地區,陸終之長子名昆吾,居於駱谷的戎人取陸終昆吾之簡稱為陸昆,因變音為陸渾,史稱陸渾戎。在春秋初陸渾戎一支東遷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陸渾國。春秋時期公元前525年,晉頃公滅陸渾國,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華夏一份子。2、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陸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陸通為始祖的“平原之陸”外,還有因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改革,由鮮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稱“河南之陸”。擴充套件資料:陸姓名人:1、陸賈陸賈(約前240年—前170年),漢族,漢初楚華人,西漢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賈早年追隨劉邦,因能言善辯常出使諸侯。劉邦和文帝時,兩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對安定漢初局勢做出極大的貢獻。呂后時,說服陳平、周勃等同力誅呂。著有《新語》等。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他針對漢初特定的時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為本、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為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奠定了一個基本模式。2、陸雲陸雲(262年-303年),字士龍,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國東吳後期至西晉初年文學家、官員,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五子。與其兄陸機合稱“二陸”,曾任清河內史,故世稱“陸清河”。陸雲少聰穎,六歲即能文,被薦舉時才十六歲。後來,陸雲任吳王司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諫,經常批評吳王弊政,頗受司馬晏禮遇,先後曾任尚書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清河內史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