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道人
-
2 # 致敬小布
公元1593(萬曆二十一)年,為了一舉殲滅努爾哈赤勢力,葉赫部雙奴之子(納林卜祿和布齋)聯合海西女真其餘三部和蒙古勢力的科爾沁部、長白山部、訥殷部、錫伯部、卦勒部,發起了規模浩大的“九部聯軍大戰努爾哈赤”。以努爾哈赤當時的實力,如若與這九部聯軍正面較量自然難以取勝,精明幹練的努爾哈也斷然不會採取這麼愚蠢的戰略。其實早在四年前統一建州女真的那一刻起,努爾哈赤就知道與海西女真必有一戰,於是,為了提前做準備,海西女真當中早就被努爾哈赤安插了耳目。如此一來,還未等葉赫部將九部聯軍集合完畢,努爾哈赤就已經將葉赫部首領的戰法瞭然於心。於是,在九部聯軍進軍的途中,努爾哈赤巧妙設伏,成功將九部聯軍一舉擊潰。
努爾哈赤將九部聯軍擊敗後,並沒有將他們一網打盡,而是採取了不同的處置措施。例如:對於蒙古科爾沁部落,努爾哈赤給予了極高的待遇,不僅沒有傷害任何一人,而且還命人遣厚禮並護送他們返回科爾沁草原。對於海西女真的扈倫四部,努爾哈赤也是給予了區別對待。例如與烏拉部聯姻示好,開啟輝發部的“南大門”等等一系列瓦解措施,為今後兼併海西女真奠定了一個堅固的基礎。而這一切也正如努爾哈赤所願,蒙古勢力在努爾哈赤的間接“招撫”下漸漸地脫離了海西女真,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己方勢力”,其中蒙古科爾沁部與努爾哈赤來往最為密切,還結成了世代聯姻氏族。
在歷經此戰之後,可以說努爾哈赤在整個海西女真當中再無敵人,這為它後來在統一女真的道路上剷除了一大“隱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次與海西女真的“九部聯軍大戰”成為了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道路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嶺”。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努爾哈赤籠絡人心的手段確實令人為之欽佩。拿聯姻蒙古勢力來說,此舉為其後來統一女真甚至進軍中原都起著一個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海西女真方面,在歷經與努爾哈赤的一場戰敗之後也再無優秀的領導者,四部之間的烏拉部間接的倒向努爾哈赤,輝發部沒有了“底氣”也在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當中相互徘徊,而葉赫部在歷經戰敗之後更是大勢已去,哈達部則始終處於內亂之中無法自拔。因此,此時的海西女真宛如一盤“散沙”,其威脅程度再也不是當年,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兼併海西女真已然是不需費吹灰之力。
-
3 # 小呆歷史觀
滿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族在明初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當時女真族各族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殘殺。在這種混戰的局面下,人們產生了統一女真各部的要求,努爾哈赤就是實現這一歷史要求的英雄人物。
公元1583--1619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 後努爾哈赤即汗位於赫圖阿拉,定國號為後金。 薩爾滸之戰 努爾哈赤稱汗之後,即積極準備對明作戰。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各方面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乃釋出"七大恨"告天徵明。
"七大恨"中第一條是要報明朝殺父祖之仇,有四條責備明朝援助葉赫防禦,另兩條指斥明軍越境不許滿人收割禾稼。 這年努爾哈赤親統步騎二萬進攻撫順,明朝遊擊李永芳出降,於是搗毀撫順城,擄掠人畜三十萬而歸。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山附近,與明朝發生決定遼東形勢的一次大戰。薩爾滸在赫圖阿拉西北,撫順關以東,渾河與蘇子河合流處,明朝為保持它在遼東的統治,企圖一舉消滅後金,調集大軍九萬人,號稱四十六萬,以楊鎬為經略,分四路迸兵,撲向赫圖阿拉。
一路由山海關總兵杜松率領,兵約二萬;一路由遼東總兵李如柏率領,兵約二萬五千;一路由開原總兵馬林率領,並有時赫援軍,兵約一萬五千;一路由遼陽總兵劉?率領,並有北韓援軍,兵約二萬。
楊鎬坐鎮瀋陽指揮,大有犁庭掃穴之勢。然而努爾哈赤採取了正確的對策,明軍分兵而來,他則合兵而住。 他斷定杜松一軍是明兵主力,即集中八旗兵力六萬餘人,先與杜松決戰。杜松勇敢輕敵,兵至薩爾滸山,以兵二萬結大營於此,又分兵一萬,自率渡渾河,搗界藩城。
努爾哈赤當機立斷,以二旗兵由子皇太極率領援界藩,以六旗兵力自領,猛攻薩爾滸山,結果明兵大敗,杜松戰死。馬林聞變,急守尚間崖(距薩爾滸山約二、四十里)。 努爾哈赤揮軍北進,大敗馬林兵。
馬林僅以身免,逃回開原。葉赫兵見勢,不戰自退。既敗杜松、馬林之兵,努爾哈赤即統八旗返回赫圖阿拉。當時劉?不知薩爾滸之敗,努爾哈赤使明朝降卒持杜松令箭,假報杜松已得勝深入,劉?遂直進赫圖阿拉,走到阿布達裡崗,遭到後金兵夾擊,劉?戰死於陣中,全軍覆沒。
北韓兵大驚,不戰而降。明經略楊鎬聞知三路兵敗,急令李如柏撤兵,狼狽逃回。這一次戰役,雙方作戰五日,後金大獲全勝。薩爾滸之戰的結果,遼東局勢起了根本變化,從此明朝在軍事上失去主動進攻的力量,被迫處於防守地位,而後金則由防禦轉入進攻,薩爾滸戰後不久,後金又連下開原、鐵嶺,並滅掉葉赫,兵鋒直指遼瀋。
自薩爾滸之戰到努爾哈赤死,明、金間又發生過幾次戰役,後金先後攻取瀋陽、遼陽、廣寧等重要據點,從遼河以東擴張到遼河以西地區,明軍節節敗退。在這個階段裡,明朝曾出現許多傑出的將領如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然而在明朝腐敗的政治局面之下,他們的正確的防守政策不斷遭到破壞,而為後金所乘。
回覆列表
《知史以明鑑·查故以至今》
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王朝共有兩個,一個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另一個則是由滿族建立的清朝。而滿族溯其源流,則為女真族。有明一代,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與東海女真(即野人女真)三支。同樣是女真分支,為什麼是建州女真最終統一了部族並建立了“後金”政權乃至“清”王朝呢?
建州女真在明朝逐漸興起,一步一步擴大勢力範圍,乃至最終興建政權,與以下三個因素休慼相關。
首先是明朝政府的宏觀經略和一系列招撫措施。洪武十五年(1382),明廷開始逐步深入女真部族納哈出所盤踞的地方。
洪武二十年(1387),納哈出勢力被降服。永樂、宣德年間,明廷為了招撫女真部族,廣置羈縻衛所,這一舉措受到了廣大女真部族的響應。
永樂元年(1403),又設定建州衛,任命胡改裡部的首領阿哈出擔任指揮使。阿哈出歸附明廷後,相繼舉薦了斡朵裡部的首領猛哥帖木兒等人歸附。
其次長達幾十年的明朝政府經略,促使了胡裡改、斡朵裡等部的南遷,而這也成為了建州女真得以興起的第二個原因。
南遷並非一蹴而就,胡裡改、斡朵裡等部前後歷經多次遷徙最終在蘇子河——婆豬江(即今天的渾江)一帶安定下來,在這一過程中,胡裡改等部不斷吸收其他女真部落,逐漸形成了建州女真這樣一個較穩定的地域部落集團。蘇子河——婆豬江一帶水熱條件良好,適宜農耕、漁獵、畜牧業的發展;地理位置優越,西連遼東漢區,東隔鴨綠江與北韓,往來方便。有利的自然社會環境使建州女真的經濟文化發展顯著。
最後建州女真在明朝得以興起的第三個原因便是首領人物的貢獻,尤以李滿住、完者禿和努爾哈赤為代表。李滿住為阿哈出之孫,從1423年1467年,他執掌建州衛事;同時,他率部南遷,加強與漢區、北韓等地的聯絡,壯大部族勢力,是建州女真的核心人物。完者禿為李滿住之孫。成化三年(1467),建州女真在與明軍的對峙中大敗,李滿住戰死。面對家園被毀、部眾離散的局面,完者禿從長遠利益考慮,選擇歸順明廷。這一決定使建州女真與明廷進入了長久的和平交往時期,部族的社會經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為後期努爾哈赤的崛起創造了條件。作為建州女真發展史上最傑出的人物,努爾哈赤在萬曆十一年(1583)起兵,開啟了統一女真諸部的事業。常年的南征北戰、勢力拓展,使其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最終統一了女真族,並建立“後金”政權,這是建州女真達到鼎盛的時期。
如果說明朝政府的經略與安撫是建州女真崛起的前提,那麼南遷與首領的作用便是其得以興起的核心原因。歷史與現實、內部與外部多種因素的相互聯絡,促使了建州女真在明代崛起,並一步步統一女真全部,及至最終建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