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01個王老師

    對“人品”與“書品”之關係的問題古人已有了不少論述,對高尚人格的追求是古今相通的,在今天這個社會更應放在學書、做人的首位。而古代論書品的文章中呈現的觀點一般都將人與書法做了直接的聯絡,將人的品格強制加於或過多加於書法。但因“人品”問題就對“書品”有偏見甚至貶低“書品”也是片面的,如宋蔡京、明嚴嵩等,不僅對書家的書法成就有或多或少的不公,而且會遮擋我們今天的學書者的視線。

    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們時常會把知識達人看成是道德達人。《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也就是說,人生有三不朽:道德垂範、建功立業、著書立說。儘管將三者是作為有遞進關係來闡述,但三者相提並論本身就是導向性地描繪了一種美好的人生追求。這種見解作為一種積極的人生觀,代代相傳下來。

    田英章說:寫醜書的人胡塗亂抹、肆意創新,非善良之輩,人品有問題。其實,寫“德”者,德不高;寫“仁”者,不愛人。書品好壞在隨著環境也在發展變化!“五柳先生”樣式的人才,在這個社會也很少見了!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鍾繇,亦多自出胸臆,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王鐸雖然書法造詣很高,可在歷史上,他卻因降清而被列入《 貳臣傳》,被後人所垢病。受此牽連,他的書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無聞塵世間。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

    因此,“人品”與“書品”從嚴格意義上說,相互滲透和影響的程度並不夠深,只是相互影響的一小部分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春節如何讓孩子玩的開心,又能完成佈置的作業,做到學習翫耍兩不誤?請說出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