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阿雲5

    在知識形成之後,以知識生存為目的並將知識附加於各種載體上進行多樣化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知識的擴散行為就是知識的傳播。知識的傳播有多種多樣的途徑,時代不同傳播的方法不同

    http://wiki.mbalib.com/wiki/%E7%9F%A5%E8%AF%86%E4%BC%A0%E6%92%AD

  • 2 # 芝麻書叔

    一般是透過言傳身教、竹簡記錄來進行傳播,那時候還沒有紙張,竹簡就是主要的文化記錄的載體,以及人們口口相傳的方式。

    還有壁畫也是傳播資訊的重要途徑,把文字和圖畫刻在壁畫上,作用之一也是留給後人。

    在古代傳遞戰事也很重要,於是就修建了烽火臺和長城,城內士兵看到烽火臺燃氣就知道有敵情的資訊了。

    在宋元明清時期的江浙,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間俗文化與高度發達的商業貿易網路相結合,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民間俗文化傳播網路,即使是不識字的下層民眾,也無不透過這個網路受到俗文化的薰陶或獲取有關知識。我在這系列文章中說到的那些節育知識,大多也屬於當時民間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3 # 小小業務員chuandong

    知識傳播從古至今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改變。沒有文字之前從前透過言傳身教傳播,有了文字就增加了文字傳播的途徑,有了媒體平臺後又增加了媒體平臺的傳播途徑

  • 4 # 海納百川94189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記載,原始人用繩子打結記錄,後來刻在骨頭上。春秋戰國,刻在竹片上,清朝以前寫在布上,由於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發明了紙,現在寫在紙上。傳播,記錄下來的。

  • 5 # 考試瞌睡蟲

    不同的歷史時期,知識的傳播是不一樣的。

    縱觀歷史,知識的傳播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沒有文字之前,知識多是透過口頭傳授傳播,或者透過圖畫和音樂的方式傳播,音樂的歷史是比文字更為久遠的。圖畫方式都很簡單直觀,因為沒有紙張也沒有文字,古人就用石頭、樹枝、動物頭骨在洞壁上繪畫,或者在骨頭和岩石上刻繪,如今考古依舊可以看到很多原始的壁畫。這時候的圖畫都是比較簡潔的,也比較象形,為後面象形文字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有了文字之後,記錄傳播知識的途徑和載體變多,這時候可以把文字刻在石頭上,後面發現太費力又不討好,人們開始轉而把文字刻在龜背上,竹簡上,以及隨著生產水平提高而出現的青銅器皿上。後來紙張出現以後,經過蔡倫對造紙技術的改進,以及再到後面印刷術的出現,可以說讓知識的傳播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這個時期的知識傳播可以用緩慢來概括,比如印刷術在公元200年左右就產生在中國並得到了廣泛運用,但傳播到歐洲還是在一千多年後。

    3.科技進步改變了知識傳播途徑。上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科技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計算機的誕生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極大改變了傳統的普遍透過紙張傳播知識的歷史。時下的我們依然受益匪淺。

    相信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未來依舊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來進行知識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電影明星轉拍電視劇為什麼總被吐槽?如何評價電影臉張震的《宸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