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挖機小男孩

    1、在農作物生長方面,隨著氣溫的轉涼,素有“秋不涼,籽不黃”之說。多種春作物將進入成熟階段,正好處暑後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養分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到晚上貯存起來,有利於莊稼的成熟,因此各地流行著“暑禾田連夜變”、“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的農諺。就水稻生產來說,處暑時早稻很快就要收穫了,主要是晚稻正處於田間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時期。

    2、在晚稻生產中,有雙季晚稻和單季晚稻之分,這兩種晚稻的生育期和營養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晚稻的施肥,尤其氮肥的施用時期是有明顯區別的。所以要根據晚稻的兩種型別分別進行施肥調控。

    3、雙季晚稻(後季稻)施肥雙季晚稻由於生育期較短,分櫱時就開始穗分化,並在穗分化中進入分櫱盛期,一生中出現—次明顯的吸收高峰,即在移栽後2~3周形成吸肥高峰,比單季晚稻的吸收高峰集中而提前,也是屬於重疊型。吸肥高峰期不如早稻明顯,後期吸肥量比早稻要多。

    4、由於晚稻前期水溫和土溫高不利於根系的吸收,因此,對雙季晚稻要注意增加穗肥,在幼穗分化至減數分裂期分兩次進行。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花期施氮肥要控制分次進行。因為後期氣溫下降較快,過多的氮肥既會引起水稻貪青,推遲成熟而減產,也會加重病蟲害的發生。根據以上特點,在雙季晚稻施肥技術上採用基肥與追肥,穗分化期適量分次施追肥,在保證安全齊穗的條件下,後期看苗補施粒肥,可望獲得較好的增產效果。

    5、單季晚稻施肥單季晚稻生育期較長,一般在大田的生長期為100~130天,單季晚稻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是屬於分離型。這種型別晚稻的吸肥有兩個高峰期,一個出現在分櫱期,另一個出現在幼穗分化期,並且後期吸肥高峰比前期高,這表明單季晚稻的穗肥更重要。

    6、晚稻在拋秧和移栽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基施氮肥的適宜比例在40%~50%,可保持較高的分櫱成穗率,群體的發育也比較合理,有利於增加抽穗後光合物質的積累與運轉,獲得適宜的穗粒數和千粒重。假設施氮總量每畝為12~14公斤,拋秧栽培的施氮比例為:基肥∶櫱肥∶穗肥=40%∶30%∶30%。移栽施氮肥的比例為:基肥∶櫱肥∶穗肥=50%∶30%∶20%。

    7、總之,雙季晚稻與單季晚稻在氮肥施用時期上有差異,前者的原則是:適當重施分櫱肥,體現前促、中控、後保的原則,但是前促不能造成秧苗過旺、無效分櫱多的不良後果。單季晚稻要體現前穩、中攻、後補的原則,前期適當控制,重點攻大穗,追肥可分2~3次進行。

    8、另外,晚稻田比早稻田容易出現缺鉀現象,晚稻施用鉀肥對於壯苗生長和後期抗稻瘟病很重要,也有利於增加穗數、穗粒數和產量的提高。每畝施鉀量以4~6公斤為宜。施用時期可以作一次基肥,或以50%作基肥和50%作穗肥施用更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將胡明軒再次爆砍23分,以17分的分差惜敗,以如此神速的進步,明年能否代替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