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去春又來78
-
2 # 四十男人一朵花
蘆筍立枯病
1、症狀。蘆筍立枯病又稱枯萎病,是土傳病害。初見田內個別植株變黃萎蔫,病情擴充套件後全株枯死,嫩莖染病,擬葉和莖變褐色或縱裂,病株地下莖和根部可現褐色病斑,後期病部腐爛,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黴狀物,幼筍染病,莖細小或無法出土。
2、病原及傳播途徑。病菌為尖孢鐮刀菌蘆筍專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經傷口侵入,為害莖部和根系,發病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生產中土壤過溼易發病。
3、防治方法。⑴育苗地不宜連作,實行3-4年輪作。⑵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蘆筍專用肥,注意防止燒根或漚根。⑶加強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溼度,防止溼氣滯留。⑷在苗期或者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精甲霜-惡黴靈25克+辛菌胺醋酸鹽50克+蕓薹素內酯
-
3 # 五指山小寶
蘆筍立枯病一般發生在4-5月低溫多雨時期,在這時溫度較低,土壤溼度較低,主要危害幼苗,發病時幼苗的莖部出現褐色的水漬狀小黑點,逐漸擴大成大塊病斑,最後變為褐色,莖基部變細,導致幼苗倒伏枯死。
防治方法:立枯病主要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選擇抗病力強的優良品種種植,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排水措施,遇低溫多雨天氣,提前噴灑波爾多液預防。
發病後管理:發病初期可噴灑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砈·嘧黴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或將大將軍+門神按600倍液稀釋,每平米3升在播種前或播種後及栽前苗床澆灌。在定植時或定植後和預期病害常發期前,按600倍液稀釋,進行灌根,每7天用藥1次,用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
4 # 瑞雪兆豐年7508
蘆筍立枯病,主要侵染蘆筍植株的基部,地下莖,和根部。發病部位棕紅色,內部維管束突變褐色,病株外觀變黃萎蔫,嚴重時落葉,枯死。
蘆筍立枯病是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是一種很嚴重的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透過以水為傳體的感染病害。
蘆筍種植的連作、未腐熟的有機肥、土壤過溼、排水不良等等都會引起蘆筍的發病。
防止措施:
1.選用抗病(抗毒)品種。
2.不宜連作。
3.育苗時,對苗床和種子消毒。
4.使用腐熟好的有機肥,最好使用蘆筍專用肥。
5.加強管理,清除雜草,及時排水,驅除溼氣。
6.發病初期噴灑36%甲基硫菌靈6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回覆列表
1.對母莖做到“上噴、中塗、下澆”。
2.留母莖,先看天,避開多雨天氣階段。
3.徹底清園,全園清毒。
4.治蟲要及時,減少傷口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