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標準的70後

    我認為,兩國邦交正常化和建立外交關係不是一個意思,不是一回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中國和美國建交。上世紀70年代,中國政府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華訪問,美國政府察覺到中國的誠意,開始和中國接觸,商量兩國邦交正常化。中國黨和政府邀請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尼克松總統先訪問巴基斯坦,然後訪問中國,中美關係開始解凍,升溫。中美開始邦交正常化。

    由於美國是西方國家的“領頭羊”,中美關係正常化,促使其他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由於中日早就有民間外交,看到美國政府的180度大轉彎,日本政府也跟風,與中國建交。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迎來了外交的大豐收。與此同時,由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大力支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做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發達國家,中美建交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我們後人研究中美關係正常化、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與西方國家建交潮,得出結論:

    1.中國領導人開始從全球視野來審視中國,重新考慮中國的發展問題,為開建立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打開了思路。

    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離不開中國。

    3.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了重大調整,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僅與社會主義國家建交,也與西方國家建交。

  • 2 # 七師弟

    不是一個意思,這兩個概念不是一個範疇。正常化描述狀態,外交關係描述性質。

    好比燃燒和可燃物,這兩個概念。

    邦交正常化是一個描述狀態的詞語,表面當前兩個國家或者主語描述國家的外交進展處於正向關係,正向關係的持續累計結果是外交關係更上一層樓,也就是說邦交正常化有可能導致建立外交關係,或是建立更高級別的外交關係。與此同時,邦交正常化往往用於形容此前邦交冷淡或者正常邦交中斷甚至邦交寒冬,而相比外交關係回暖、外交關係緩和兩個詞,邦交處於中性位置,程度中等。

    就好比兩個人發生了口角或是爆發矛盾導致友盡,此時是關係中斷,如果在言歸於好的正向狀態下,大概有幾個過程,比如接下來是對峙緩和,緊接著是關係破冰,之後是恢復對話,之後是相互試探,之後是表態重建關係,之後是有所互動,之後是交往正常,之後是關係回暖,之後是密切往來,等等。交往正常,處於這個中間中性狀態。

    建立外交關係描述的是一國與另一國外交關係的性質,這一性質相較其他外交關係性質最為重要,因為其描述的狀態具備法理性質,標誌著兩國互相承認主權,承認唯一合法政府,互相派駐使館,開展領事與簽證工作,對於中國而言還有一個門檻,那就是必須承認一箇中國,不容探討。

    比如我們

    唯一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俄羅斯。

    唯一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是老鐵巴基斯坦。

    唯一的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是歐洲的德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上神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