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獵叢集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 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 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 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怎能不 令“我心傷悲”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時,更 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 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 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 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 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 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於懷,黯然 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 流逝感。“行道遲遲,載渴載飢”,加之歸 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飢又 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 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 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迴歸之際,必 然會生髮“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 之問《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 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 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采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將士的戰鬥之情, 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爭衝突退隱為背 景,將從屬於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 上分離出來,透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 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 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 縱觀全詩,《采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棉花的詩句,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