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風讀書

    還是最喜歡老蘇的詞。

    浣溪沙·端午

    宋 ·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我心中的端午節就像老蘇描繪的,用艾草沐浴後,蒸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把五彩絲線給孩子們寄在手腕上,門口掛一個辟邪符,和家人一起過端午。

    可惜今年寫文章寫傻了,眼看著端午了,我的艾草呢?我的五色線呢?天亮出去轉著買去!幸虧有婆婆包來的粽子,祝她老人家幸福安康!

  • 2 # 清音夜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有些地方也叫龍舟節、浴蘭節、菖蒲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其實最早是源於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豐厚的文化內涵。 同時又與民俗融為一體,其中,最有名的扒龍舟與吃粽子的禮俗,在中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

    在眾多端午節起源的傳說中,紀念屈原的說法影響最為廣泛。傳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詩詞佳作。在這些詩詞佳作中描寫屈原的佔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把端午與屈原聯絡到一起,古代這些詩詞作者的詩詞作品應該有很大的關係。在這些詩詞中,唐代文秀的《端午》寫的很有新意,他不像其他詩人,寫端午風俗和過節的喜悅。詩歌一開篇直接提問,端午節是誰設立的,端午節傳說是為屈原而設立的嗎?後兩句,詩人表達了對屈原悲劇的憤怒,大聲發出質問為什麼屈原的冤屈不能洗刷掉。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但其實,我更喜歡歐陽修的《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描寫了五月端午“榴花”的妖豔,“綠楊”的帶雨垂垂。在這花紅柳綠的時節,人們用五色新絲纏裹住粽子,懷著喜悅的心情迎接節日。下半段寫過節時,各種活動的場面,如“浴蘭節”、“菖蒲酒”傳遞出人們慶祝節日的歡樂。詩結尾處,詩人筆鋒一轉,由寫人轉為寫物,由一隻黃鸝引出一位在深閨中睡覺的女子。窗外過節的熱鬧場面,與深閨中女子的落寞清冷形成強烈對比。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 3 # 濟寧勁草看天下

    蘇軾《浣溪沙 端午》;

    李白《江上吟》;

    陸游《春晚嘆》;

    文天祥《端午感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城市風景,都可以拍攝哪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