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落落

    其實在遇到你這個問題之前,身邊剛好有朋友也遇到相似的問題。

    朋友的婆婆也是一個非常勤儉節約的老人。在錢和物上特別看不開。

    錢捨不得花,東西再爛再舊不能用了也捨不得丟掉。一床棉絮都黑了,爛得沒啥棉花了,可還是要放在櫃子裡佔位置。

    最明顯的就是,捨不得扔食物,不願意倒掉剩飯剩菜。如果菜碗裡有肉剩下,就一定要挑選出來,下一次放到其它的新菜中搭配著。有時候剩了好幾天的肉食,還在反覆的熱了吃。

    最搞糟的是,在朋友懷孕時,婆婆主動過來照顧媳婦,卻因為大熱天的給媳婦做了前天的剩飯,導致孕婦出現急性腸胃炎,嚴重拉肚子,甚至出現先兆流產的症狀。

    朋友心裡特別生氣委屈,而婆婆卻還覺得自己委屈,說“我吃了又沒啥問題,你身體太弱了。”

    朋友只能放棄老人做飯的想法,因為老公時常加班,自己又行動笨拙,所以只能下了班,就頂著個大肚子吃食堂。只為了不要再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危害肚子裡孩子。

    所以,對於老人勤儉節約,真的是要辯證的看:

    勤儉節約是美德,適當的艱苦樸素值得提倡

    從“汗滴禾下土”開始,我們一直被教育要珍惜勞動成果,珍惜糧食,保持勤儉節約的美德。

    然而,很多人,在物質生活普遍提高後,便遠離了樸素的生活。

    衣著方面,從一開始的保暖和乾淨,變成了品牌和身份。有些女生,僅僅一個包的價格,就超過了別人一兩個月的工資。

    生活享受方面,好吃好喝鋪張浪費時常可見。豐富的夜生活衍生出的各種“燒錢”的戶外活動,也使我們離樸素越來越遠。

    而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們提倡的“衣服乾淨舒服就行”“能吃飽喝足就行”“多散步少泡吧”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值得繼承和學習的。

    勤儉節約要以健康為前提,把握好度

    就像之前提到的,朋友的婆婆因為過於節儉,卻忽視了健康,其實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的。

    幸運的是朋友並沒有因此流產,但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和細菌大量存在,即便不是孕婦,正常人吃了也是不健康的。

    很多人總是說“我吃了多少年剩菜了,從來沒有生過病”那只是你沒有感覺到剩菜剩飯中的有害物質對你的內部器官的損傷罷了。

    有時候,身體器官損傷,不一定要以即時的疾病表現出來的。

    多年吃醃製的菜,剩菜的人,不一定會時常生病,也不是生病就一定是腸胃病。很可能也是以其它病的形式出現。

    很多人,正是因為長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其在老年體弱時爆發疾病,繼而需要更多費用用於治療。其價值遠遠大於那些捨不得倒掉的飯菜。

    由此可見,勤儉節約的前提必須是健康,如果拋開健康談節約,最終只會導致更多的更大的開支。

    年輕人只有和老年人多溝通,使其明白以上兩個方面,才能既保持中華傳統美德,又能使老年人身體健康,家庭和睦。

  • 2 # 李建明14

    這是傳統:人人應提昌:勤儉對中等生活的人群來講益處很大:打個比方:一個小家一年節約兩萬:五年有拾萬了∵五年後要辦拾萬元的事就不用借錢了:如果未來先去無計劃用錢:光了就借‘家就窮:所以我的觀點:節儉要有計劃用錢

  • 3 # 小錦鯉到我家

    我有兩種看法。一是老人們經歷過大饑荒時期,那時人們沒吃的,某地竟然吃過樹皮野菜,真是從困難時期過來的。二是老人們知道有多少人為了現在的生活是多少人用生命換來的,既然來之不易,當然要好好珍惜。

  • 4 # 錦繡雲天六合同春751

    一這是時代特徵,老一代生活物質缺乏,缺衣少吃,聽我奶奶講,我爸小時候都吃不飽,經常餓的哭,他生於1955年。一塊布頭,一個玻璃瓶子都是好東西,我的爺爺睡覺都枕的不是枕頭,而是一塊大青磚。一年的工分換多少口糧,還少的可憐,不精打細算,一年的生活都沒辦法維持。吃的,白麵沒有,粗糧都不夠,只有往裡摻糠(現在餵豬的),高梁殼。我爸講難以下嚥,關鍵吃了後排便時拉都拉不下,生疼。我爸很小就幫家裡幹活,都成習慣了,現在歲數大了都起的很早,閒不住總要乾點活。你不讓他幹,他總是閒著無聊閒的發慌。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講勤儉持家,比如"成由勤儉,敗由奢”比如"勤儉持家久,忠厚傳家長”等。文化的傳統,勤儉的因子融入血液,奢侈是件可恥的事。老一輩的理念在現在社會受到衝擊,新一代懶,饞,沒韌性沒堅拼,講究虛榮排場奢侈,正丟掉好的傳統。其實我們應該反思,其實不要過度小氣吝嗇,不要過度勞累,不要除低生活品質,勤儉是我們應該永遠傳承下去的,勤要有效率,有方向要方法,不能做無用功,儉要有分寸,不降品質降成本,不花無用之錢好鋼用在刀刃上。我的拙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鄉最廉價的月餅通常叫什麼?(不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