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鍾英559

    我是不會去的,本人認為去美國這個發達的國家首先要看自己的有沒有實力才行。還有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或者有另類的文化底蘊,否則去那裡不是碰釘子嗎?去要飯嗎?我認為還是我們中國好!

  • 2 # 蛋抄飯的說說

    眾致網創:要看年齡,三十五歲之前,都可以去闖闖,人是社會性動物,客易活在自已早已適應的環境裡,但人同時也是特別容易適應環境的動物。

    你現在所喜歡的環境,並不是你從小所追求的理想環境,只是因為己經習慣了,思維己被固定了下來,所以才會對外界環境心生疑慮,產生恐懼。就好比你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飛行員,但是後來連就業都成問題,就回到了老家,踫巧你的文父母親就在家門口給你開了個小商店,讓你經營。

    你當時一萬個不樂意,但在權衡利弊後,你咬咬牙就幹上了,時間是個很奇怪的使者,它不斷的打磨著你的耐力,意志,慢慢的你開始習慣了這種生活,融入了當地的生活,認識了當地的一位姑娘,你天天在店裡經營著日用百貨,東家缺米,西家的男人愛抽紅塔山,劉家的小媳婦也有幾分姿色,偶爾還來你店裡與你侃會大山,走時,也會對你飛個媚眼,你的生意也還不錯。

    偶爾回過頭再想想,開飛機那是太延遙遠的事情,人的思維就是這樣被定格了。

    這時候你對美國是一個什麼概念,你對它的瞭解只限於廣插,電視,美國是富人的天堂,也充斥著血腥和暴力,僅此而已。假如忽然有一個去美國的機會,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東問問西問問,張大嬸說你有病,好好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你不過,跑養國去要飯,老婆勸你去拚個幾年,為家裡娃多掙些錢,王老六說,你連句英語都不會說,去了還不是睜眼瞎,最後再三考慮後還是放棄了。

    其實你當時的年齡也才剛三十初頭。

    反過來,你如果很小就去了美國,當你十八歲之後,有機會可以去中國,問你會不會去,答案是肯定的,別說中國,包括非州,越南,南極,只要你認為好奇,好玩,你更本不會徵得任何人的意見,說來就來了,大不了不好玩再回去。

    這就是教育和環境的不同,華人總考慮保險二字,做事喜歡找出萬全之策,豈不知這天底下那有什麼萬全之策,有句話說的好,叫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相信去了以後,你同樣能適應美華人的環境的。

    人是最容易適應環境的,能住別墅也能住出粗屋,你把億萬富翁抓到地下室裡,他最多牴觸兩天,從第三天起,鹹菜,饅頭吃的比誰都香,關他十天別跟他說話,然後找個沒文化的跟他聊天,他會興奮的滔滔不絕,什麼假斯文,裝紳士的之乎者也,全都沒有了,他會很快容入一種新的環境,我只是打了個比方,綁架他人是犯法的,再說你又去那裡能抓個億萬富翁呢。

    相信一句話:“我的夢想象太平洋一樣深藍。”

    人生短暫,有機會了就出去走走,有時候讓我們累的不是森林裡有沒有老虎,而是在我們內心裡裝著太多的惶恐和不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歲的男人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