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無視血緣親情,殺了韋昌輝哥哥,此等血海深仇,豈能不報。1851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冊封天國“首義五大王”,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所封之諸王“俱受東王節制”。至此,楊秀清集政權、教權、軍權於一身,儼然就是天國的老大。馮、蕭兩人在進軍途中相繼陣亡,韋昌輝一躍而成僅次於楊秀清的勢力派二號人物,兩人之間的矛盾開始尖銳化。定都天京後,韋昌輝哥哥與楊秀清小舅子均看上天京郊外一處地產,併為之爭吵不休,大打出手。按照天國法令,東王家屬地位要高於北王家屬,韋昌輝哥哥居然敢跟楊秀清小舅子爭,豈不是犯了法律。為此,楊秀清決定藉機打壓韋昌輝,讓北王親自處理他兄長。如此,表面上看是楊秀清賣人情給韋昌輝,實則是要他難堪,讓他殺死自己兄長。道理簡單,若是韋從輕處理,楊勢必會找麻煩,說自己徇私枉法。無奈之下,韋昌輝只好將兄長五馬分屍,並說“不如此,不足以警示眾人”楊秀清表示很滿意,說他大義滅親。此等血海深仇,韋昌輝豈能不報。
楊秀清無視人格尊嚴,任意羞辱北王,讓韋昌輝在同僚面前抬不起頭。靠玩跳大神這旁門左道,楊秀清取得“天父傳言”之權力,蕭朝貴取得“天兄傳言”之權力,兩人均有教權,矛盾由此而來。韋昌輝,早年混得開,除了贊助鉅額資金還靠蕭朝貴賞識與提攜,蕭需要靠韋壯大勢力。如此,韋昌輝一直都不受楊秀清待見,兩者平日裡就看不慣對方。定都天京後,北王韋昌輝是實力派二號人物,對楊秀清這位天國第一“大咖”是個威脅。楊秀清權力慾望很強,不容許有威脅存在,必須除之而後快,李秀成言:“是朝之大,是首一人”。為此,楊秀清便經常找理由“杖責”韋昌輝,也就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公開打韋昌輝屁股,讓他在同僚面前抬不起頭。例如,北殿水師大將張子朋麾下水兵鬧事並激起兵變,楊秀清直接斬首張子朋,還將韋昌輝打了200大板,搞得北王好幾天都下不了床。如此之人格羞辱,誰人受得了,況且韋是堂堂北王六千歲呢。
楊秀清架空韋昌輝權力,想讓其成為“虛位”諸侯,不能染指軍政大事。不知大夥有沒注意到,在“軍師負責制”與“五軍主將制”下,右軍主將兼副軍師的韋昌輝,理應參與天國核心軍政事務,可他存在感卻很低。東殿壟斷政務之後,北殿基本靠邊站,韋昌輝只能跟在楊秀清後面,簽署名字而已。沒能處理政務,沒關係,軍權在手就好辦。那麼,韋昌輝能否保持軍權在握呢?答案是否定的,韋昌輝不斷被邊緣化,遠離軍事活動中心。定都天京後,韋昌輝本有兩次領兵西征,指揮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戰事,可半路卻被楊秀清換下,也沒說明原因。兩次準備好,可沒成行,韋昌輝心中之委屈,誰人可知。當然,楊秀清可以說:“北殿負責京師衛戍之重任,事關重大,不容有失,北王你不能走開啊。”然而,楊秀清平日裡欺負韋昌輝慣了,自然得防備他搞突然襲擊,從背後捅刀子,於是將京師衛戍重任從北殿轉移到翼殿,給石達開管。石達開常年領兵在外,怎麼管得了。所以,後來還是東殿管,北王十分不爽。
楊秀清無視血緣親情,殺了韋昌輝哥哥,此等血海深仇,豈能不報。1851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冊封天國“首義五大王”,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所封之諸王“俱受東王節制”。至此,楊秀清集政權、教權、軍權於一身,儼然就是天國的老大。馮、蕭兩人在進軍途中相繼陣亡,韋昌輝一躍而成僅次於楊秀清的勢力派二號人物,兩人之間的矛盾開始尖銳化。定都天京後,韋昌輝哥哥與楊秀清小舅子均看上天京郊外一處地產,併為之爭吵不休,大打出手。按照天國法令,東王家屬地位要高於北王家屬,韋昌輝哥哥居然敢跟楊秀清小舅子爭,豈不是犯了法律。為此,楊秀清決定藉機打壓韋昌輝,讓北王親自處理他兄長。如此,表面上看是楊秀清賣人情給韋昌輝,實則是要他難堪,讓他殺死自己兄長。道理簡單,若是韋從輕處理,楊勢必會找麻煩,說自己徇私枉法。無奈之下,韋昌輝只好將兄長五馬分屍,並說“不如此,不足以警示眾人”楊秀清表示很滿意,說他大義滅親。此等血海深仇,韋昌輝豈能不報。
楊秀清無視人格尊嚴,任意羞辱北王,讓韋昌輝在同僚面前抬不起頭。靠玩跳大神這旁門左道,楊秀清取得“天父傳言”之權力,蕭朝貴取得“天兄傳言”之權力,兩人均有教權,矛盾由此而來。韋昌輝,早年混得開,除了贊助鉅額資金還靠蕭朝貴賞識與提攜,蕭需要靠韋壯大勢力。如此,韋昌輝一直都不受楊秀清待見,兩者平日裡就看不慣對方。定都天京後,北王韋昌輝是實力派二號人物,對楊秀清這位天國第一“大咖”是個威脅。楊秀清權力慾望很強,不容許有威脅存在,必須除之而後快,李秀成言:“是朝之大,是首一人”。為此,楊秀清便經常找理由“杖責”韋昌輝,也就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公開打韋昌輝屁股,讓他在同僚面前抬不起頭。例如,北殿水師大將張子朋麾下水兵鬧事並激起兵變,楊秀清直接斬首張子朋,還將韋昌輝打了200大板,搞得北王好幾天都下不了床。如此之人格羞辱,誰人受得了,況且韋是堂堂北王六千歲呢。
楊秀清架空韋昌輝權力,想讓其成為“虛位”諸侯,不能染指軍政大事。不知大夥有沒注意到,在“軍師負責制”與“五軍主將制”下,右軍主將兼副軍師的韋昌輝,理應參與天國核心軍政事務,可他存在感卻很低。東殿壟斷政務之後,北殿基本靠邊站,韋昌輝只能跟在楊秀清後面,簽署名字而已。沒能處理政務,沒關係,軍權在手就好辦。那麼,韋昌輝能否保持軍權在握呢?答案是否定的,韋昌輝不斷被邊緣化,遠離軍事活動中心。定都天京後,韋昌輝本有兩次領兵西征,指揮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戰事,可半路卻被楊秀清換下,也沒說明原因。兩次準備好,可沒成行,韋昌輝心中之委屈,誰人可知。當然,楊秀清可以說:“北殿負責京師衛戍之重任,事關重大,不容有失,北王你不能走開啊。”然而,楊秀清平日裡欺負韋昌輝慣了,自然得防備他搞突然襲擊,從背後捅刀子,於是將京師衛戍重任從北殿轉移到翼殿,給石達開管。石達開常年領兵在外,怎麼管得了。所以,後來還是東殿管,北王十分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