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小電視
-
2 # 騎馬出函谷
這段話的本意是說一個人逐漸成熟了。青年會說,中年會聽,老年會問。
在青年應該會說。能說會道文彩飛揚才是大家心目中的翩翩公子,年輕氣盛鋒芒畢露本就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倘若是一青年木訥呆板,在人群中只敢聽不敢問更不敢說,則此人多半是個庸才。縱然胸有溝壑,也會錯失很多機會。各國總統競爭上位,哪個沒有才華?在辯論演講中一味溫良恭儉讓,沒有民眾會買賬的,那麼他也就失去了服務天下的機會。也有些年輕人狂妄自大誇誇奇談,胸無點墨偏要與人爭論的面紅耳赤者,那是蠢才。這種人還真不少,這也是正常的。在年輕人中總有演說或辯論者腹有才華出囗成章,闡述事理條縷清析,聽者頻頻點頭擊節讚歎目炫神搖。這種天才真少。更多的是吃瓜群眾,更更多的是鍵盤俠。
錐入囊中,早晚會出頭。但你會發現旁邊的人也很優秀,少年的意氣風發不行了,口若懸河也會讓人厭煩,因為總是言多必失。待到中年,隨著挫折增多壓力更大,受了教訓更得了書經的指引,會放棄很多無謂的爭論,更注重現實了。
我現在45歲了,還沒到老年,不知道老年人的感受。
有時我們一家三代齊聚,我兒子23大學畢業,我爸69早退休了,三代人最和諧的場面是我兒子高談闊論,對於社會不公之事痛心疾首大加
好了,不想寫了,我要看股票了。
-
3 # 獨善其身自取樂
乍一看題目,似乎並無什麼新奇獨特之處。可細一想,所提之問絕非簡單。
為完善答題,本人暫且先將題中的人物分別稱為“說”者、“聽”者,及“問”者三類。
而傾心聆聽之人,乃為理性之人。他從聆聽說者的滔滔演講之中,很客觀,很冷靜地對事物的本質和因果做出了很理性的判斷。因而,聽者乃為理性之人了。
至於問者嘛,那就非同凡響了。問者就乃為智者了。
問者除了具備聽者的冷靜,客觀和理性之外,問者還能在聆聽之中,迅速作出判斷,並能根據自己判斷,舉一反三地針對與之相關的問題的本質和邏輯性對說者和聽者提出自己的假設和感悟。因此呢,在聆聽之時不斷提出疑問和假設之人,那一定就是智者了。
-
4 # 李爾城
【自問自答】一說,是因為“問題”出自思想者的智慧;又一說,是拋磚引玉;又一說,是參話頭。
因為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不可破的規矩:
法,無請不說;如說不請之法,即如妓女站街…。
因為“法”,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
回覆列表
有句話不是說:說著無意,聽者有心嗎?這句話提示我們說話注意場合,但同時也提示我們:聽話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再會說,能否引起別人共鳴的,在於聽話者的,聽話的如果能保持認真虛心空杯心態去聆聽,才會更好有效果。會聽的不如會問的,會問的人一定是個有心的人,在聆聽同時在思考,哪些掌握了哪些不清楚,知道自己缺什麼要學什麼,甚至可以帶著辯證眼光和會說的人探討,會問的能不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