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老人

    忘我有我,天下至公。

    《道德經》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為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為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概括地講,這一章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之所以有寵辱憂患,主要是因為有身體,不能忘我。人因為太愛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才十分在乎榮辱憂患。人因為十分在乎榮辱憂患,所以才感覺累。人如果沒有身體,就沒有榮辱。但人有生命就離不開身體,有身體自然十分在乎榮辱憂患。那麼,如何處理這一矛盾呢?就是為了天下,愛惜自己的身體,就會得到天下的認可與贊同。

    《呂氏春秋》裡有這樣一則故事。楚華人丟了一張弓,卻不願去尋找,為什麼不去尋找呢?他認為楚華人將弓丟失在楚國的土地上,自然是楚華人拾走,何必花精力去尋找呢?咱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孔子聽說這件事情後,說去掉“荊”字就好了。意思是人丟了弓,,自然是有人撿走了。何必在乎是楚華人呢?應該看遠一點!

    老子聽說後,說去掉“人”字就可以了。只要丟了弓,自然有人撿到,何必在乎是誰呢?天下人認為老子至公。為什麼說老子天下至公呢?

    我們做個簡單對比分析就知道了。

    荊人遺失弓箭,不去尋找的理由是弓丟在楚國,自然有楚華人撿走,他的眼界是胸懷楚國。

    孔子聽說後,說去掉“荊”字,是胸懷天下的境界,不管是誰撿走,終歸有人撿走了,何必在乎是楚國呢?眼界比荊人開闊。

    老子聽說後,說去掉“人”字,“ 遺之” ,“得之”。這樣一看,一目瞭然。去掉人字,就是無我,就是忘我;只有無我,只有忘我,才是有我,才是真正的大公無私。胸中無我,才能真正做到胸中有我。不管是誰丟了弓,誰撿走了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弓”還在。只要弓還在,無論在誰手裡都不重要!因為無論“弓”在誰手裡,都如同在我手裡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我參與其中就就心滿意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娛樂圈有哪些男星是行走的荷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