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建行漸遠
-
2 # 只爭朝暉
鄉村振興,規劃全面鋪開,中國農田保護18億畝警戒紅線得以保護,有幾千年從來沒有改變事實,開發農田當務之急,小坵變大t丘,地平如板,…,田梗如線,"井″字水渠道路成型,節省人工農作,機械化作業,杜絕荒廢,美麗鄉村十分重要意義。
-
3 # 農耕老王
在以前農業生產力水平低的時候,這個標準代表了精耕細作。
在現在,如果還提這樣一個標準的話,我個人認為,應該代表一種精細的工匠精神。曾經,我們對於種植,有一種信仰:好好種地,就能過上幸福生活。嚴酷的現實將信仰衝的七零八落。現在仍然需要回復一種信仰,一種精神,精益製造的工匠精神
你覺得“地平如板,土細如面,梗直如線”的農田管理標準有何實際意義?
在過去生產隊時期,經常聽到“地平如板,土細如面,梗直如線”這句話,就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於農田管理要求的標準。我們膠東半島的農田大多是小塊土地,所以只要在嚴抓細管上下功夫。在那個時期,這樣的嚴要求的確能夠使得糧食高產。
地平如板,土細如面,梗直如線這句話並不難理解,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意思。膠東半島的農田地塊小,地勢高低不平,再加上相對乾旱。所以當時一些村就提出平整土地,保水保墒的嚴管措施。將土地平整得像木板一樣平整,農田中的泥土像面一樣細膩,打出的畦子和線一樣筆直。在那種情況下,同樣的土質、同樣的肥力、同樣的種子,嚴細管理的農田糧食的產量就高出那些不仔細管理的農田很多。
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只有精耕細作,用心對待每一塊土地,到了收穫的時候,才能碩果累累。老一代農民種地那認真勁兒,現在恐怕找不出來了。他們對於土地的鐘愛程度,不亞於侍弄自己的孩子。
他們認為,田地裡莊稼一露頭,那田裡就不能有雜草。而去除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鋤頭鋤草,這樣在鋤草的同時,又可以鬆土保墒。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他們也是像剃頭匠一樣,一絲不苟地勞作著,既要鋤去雜草,又不能傷著禾苗,也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兒。
如今,隨著機械化代替了人工勞作,人們對於農田的要求也沒有了往日“地平如板,土細如面,梗直如線”的那股細緻勁兒,鋤草也大多采用除草劑。但新一代的農民,卻沒有了老一輩身上的那股精神,上一代農人對於土地是敬畏的,土地就是他們的生命。如今,我們無法與他們比擬,但他們那種敬業精神卻值得我們永遠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