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童教育家陳加榮

    幼小銜接主要應該接受適應性訓練、規則意識的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融入意識的培養、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書寫規範和閱讀習慣的朋友、獨立能力和自律能力的培養、自理能力和自立意識的培養、環境適應能力與自我安全保護能力的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抗挫能力的培養,以及課堂組織紀律的訓練等。

  • 2 # 小尾巴的青春

    幼小銜接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愛學習的興趣,需要鼓勵,需要耐心。

    所有孩子的行為問題不是一天得的,而是早期幼兒時代父母行為造成的。所以出現問題不是現在,而是一直都有,而是沒有正當解決拖拉造成的。

    孩子三歲看大,七歲到老,給孩子建立有規則的自由尤其重要,老師帶班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孩子問題,從而良好的和家長溝通,因為家長們沒有時間學習教育,這個重任就在老師的身上,希望大家共同和老師監管好孩子,有問題我們一定要在上小學前糾正。

    有的時候是有情緒,疏通孩子的情緒,找原因,這個年紀就是無助,想讓爸爸媽媽和老師幫助解決心裡的不愉快。

    我們要聆聽孩子的語言,和觀察孩子的不愉快,和他們做朋友,讓他們心智成熟。這樣步入學校這個大社會。才不會受委屈,才堅強。

    受挫心裡,我們要透過大運動,遊戲影響,小故事,影響改變。每一次活動孩子都會喚醒對生活的樂趣,我們要培養。做一個熱愛生活,能發現生活美的事物,對一切都有好奇心,想象力豐富。

    把課堂還給學生——陶行知演講強迫公雞吃米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上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他又掰開雞的嘴,把米硬往雞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最後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吃起米來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會好得多!”臺下一時間歡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但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合格的工匠。

    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要想有合格的孩子,必須先有合格的家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攝創意人像?怎麼樣自拍才有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