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職業中毒的病因是職業環境中的生產性毒物,故預防職業中毒必須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從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儘可能減少毒物對職工的危害。應遵循三級預防原則,推行清潔生產,重點做好前期預防。具體控制措施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根除毒物   從生產工藝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質,可用無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例如用矽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無汞儀表代替汞儀表,使用苯作為溶劑或稀釋劑的油漆,其稀料改為二甲苯等。但替代物不能影響產品質量,並需經毒理學評價,其實際危害性較小方可應用。因工藝要求必須使用高毒原料時,應強化通風排毒措施,實行特殊管理。   降低毒物濃度   減少人體接觸毒物水平,以保證不對接觸者產生明顯健康危害是預防職業中毒的關鍵。其中心環節是加強技術革新和通風排毒措施,將環境中毒物濃度控制在最高容許濃度以下。   技術革新:對生產有毒物質的作業,原則上應儘可能採取密閉生產,清楚毒物逸散的條件。應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儘可能採取遙控或程式控制,最大限度的減少操作者接觸毒物的機會。   通風排毒:在有毒物質生產過程中,如密閉不嚴或條件不許可,仍有毒物逸散入作業環境空氣中時,應採用區域性通風排毒系統,將毒物排出。其中最常用的為區域性抽出式通風。   工藝、建築佈局   生產工序的佈局不僅要滿足生產上的需要,而且應符合職業衛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業,應根據毒物的毒性、濃度和接觸人數等對作業區實行區分隔離,以免產生疊加影響。有害物質發生源,應佈置在下風側;如佈置在同一建築物內時,放散有毒氣體的生產工藝過程應佈置在建築物的上層。對容易積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可產生有毒粉塵飛揚的廠房,建築物結構表面應符合有關衛生要求,防止沾積塵毒及二次飛揚。   個體防護   是預防職業中毒的重要輔助措施。個體防護用品包括呼吸防護器、防護帽、防護眼鏡、防護面罩、防護服和面板防護用品等。選擇個人防護用品應注意其防護特性和效能。在使用時,應對使用者加以培訓;平時經常保持良好的維護,才能很好發揮效用。   職業衛生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工作如何運用假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