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修瓷匠
-
2 # 不差檔案
那時宋朝人的冰箱叫-冰窟!是把冬天北方河裡結冰的冰塊用馬拉雪橇方式運到地窖儲存起來,等到夏天地窖就成了冰窟。
-
3 # 球球與妞妞
“苦夏” 之於古人,並不像想像中那般難熬,聰明的古人不但有"以靜制熱”的良好心態還懂得如何消暑。住涼屋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在先秦時期便有冰塊降溫的方法,除此之外,吃冷飲.是更為普遍的避暑方式。早在周代古人便會用冰窖儲藏冰塊了,到了戰國時期,古人 發明了最早的冰箱一“冰鑑”。將盛有食物的器皿放進去,周圍鋪滿冰塊,合上蓋子就能保鮮冷凍食物。“凍飲" 出自屈原《楚辭•招魂》中,“挫糟凍飲,酎清涼些”,在春秋末期達官貴人們喜歡在宴席上喝冰鎮米酒助興,在唐朝人們就已經會製作並出售冰棒了。大木桶裡放上冰,撒上鹽以降低冰的融點,再將盛有蔗糖水 的小鐵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過一會便成了冰棒。在北宋時就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冷飲了,並有了刨冰。宋朝人不製冰,只藏冰。他們做冷飲用的是天然冰,每年十冬臘月,河水裡結了厚厚的冰,他們便會把冰鑿下來運到專門存放冰塊的地下冰窖裡,密封嚴實,等到夏天在運出來.南宋時,冷飲更是琳琅滿目,在當時比較受歡迎的冷飲有“冰雪甘草湯”,"涼水荔枝膏”等。夜市的冷次鋪甚主要到三更時分才打烊.從古至今,中國的廣大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造福了全人類。
採冰,藏冰是從周朝時期就開始的,不過一直都是官府皇宮在做。
到了宋朝時期,有能力採冰用冰的單位也越來越多元化,民間採冰、藏冰乃至出售各種冰制食品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東京夢華路》中就記載了很多冷飲、冷食,如“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冰雪涼水荔枝膏”、“冰雪細料餶飿兒”等,都以冰為原料或輔料,如“冰雪甘草湯”就是用甘草、砂糖等原料熬成湯後加入冰屑而成,這估計就是最早的刨冰了吧!
南宋時期的冰製品更加豐富,有雪泡縮脾飲、荔枝膏水、苦水、富家散暑藥冰水等。
楊萬里的《荔枝歌》有“
市人如炊汗如雨 ,
賣冰一聲隔水來 ,
行人未吃心眼開 ,
甘霜甜雪如壓蔗”的句子,對冰制食品的解暑功能予以歌頌。
至於市面上出售的冰,一部分出自是平民經營的“民窖”,這種冰窖一直到清末才出現。早期的民營冰窖還需要向王府交錢,以後者的名義營業,才能取得開窖權。
除民窖外,官窖、府窖也會把一部分儲備冰投放到平民市場上,且供應量頗為充足。買家主要是飯店、魚行、肉鋪、飯莊等,每天清早都會有騾子拉著裝冰的車道各訂戶處卸貨。買冰的住戶也不少,只需5大枚銅錢左右即可買到 1/3 方大的冰塊。
市面上的冰飲種類也更加繁多,如冰鎮酸梅湯、冰激凌、冰酪等。
所以,在公元960年,宋朝人在夏天是有刨冰吃的。不要把人家想的太落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很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