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雨樓收藏

    三伏天在古時稱為“伏日”,關於“伏日”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根據五行學說,古人認為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四季交替迴圈。因此,立春為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為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為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如此循五行相生。

    其中唯一不同的是立秋,夏屬火,秋屬金,故夏、秋的交接非五行相生,而是相剋,就是火克金,又庚屬金,所以到庚日就是金氣要潛伏的日子,“伏日”之說由此而生。

    還有一說,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孟康曰:“伏者,隱伏避盛暑也。”認為黃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為酷熱時節,勸人在此段日子隱伏避暑,故稱“伏日”,此說簡單易解。

  • 2 # 諾不言

    我來舉個爪。按照正兒八經的解釋,三伏天處於小暑和處暑中間,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持續一個多月,三伏指的是入伏、中伏和末伏,伏的是什麼呢?不是妖也不是魔,而是邪,六邪之一的暑邪。

    當然,現在很多人提起,總想到一個成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用來形容訓練的刻苦。不過,這大熱天,還有多少人願意呆在戶外,更別提太陽底下訓練了。在這裡,咱們給三伏想一些有趣的解釋。

    二、江湖三伏

    三伏還可以理解為“伏山”“伏海”“伏林”這三伏,聽上去是不是更像武林絕學的名字。伏山是往西走,暑假了嘛,帶上家人,去個海拔高一點的地方,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那裡美如畫,那裡更涼爽,那裡就是傳說中的詩和遠方。

    “伏海”是往東走,去找大海,甭管哪裡,甭管人多人少,把自己像下餃子一樣扔到海里,以此消暑,此為“伏海”。

    伏林是往森林裡走,樹多的地方,空氣清新,涼爽宜人,架一張吊床,讀一本書,再熾烈的Sunny,也變得像薄紗一樣輕柔朦朧。

    “伏山”“伏海”“伏林”,以上為“江湖三伏”。

  • 3 # 掃地聲

    怎麼幽默解釋三伏?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無三伏,伏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三伏。

    不在三伏暴發,就在三伏滅亡!

    廣告說:我們不生產三伏,我只是三伏的搬運工。

    老領導說:一切三伏都是紙老虎。

    電影裡說:三伏不注意,親人兩行淚。

    美特斯邦威:三伏天不走尋常路。

    腦白金說:今年三伏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藍精靈說:在那山的這邊海的那邊有一個三伏天,他們酷熱又溼悶,他讓我們辛苦又煩躁。

    他們一天到晚準時準點發熱又散溼,偶爾抬頭看看天~~哦苦命的三伏天,哦苦命的三伏天,只要一有打雷他們就得下雨又下雹,而且風裡雨裡還在苦等三十天。

    長大後,三伏是一臺昂貴的空調,我在這頭開,母親在那頭關。

    我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老鼠,還有什麼動物不是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