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辦事通大叔

    本文作者系長年工作在教育一線的老師。

    現在的年輕人與父母之間,往往是一種不對稱的關係。孩子更多得到父母的保護、撫養、指導、勸告、關懷、慈愛以及約束和控制,他們向父母提供了順從、合作、幫助和滿足情感關係的機會。在彼此相互過程中,通常父母佔有權威地位,這種不對稱的關係體現在溝通上就會演變成不平等的關係,並由此帶來了親子關係的一系列問題甚至衝突。

    那現在年輕的孩子需要怎樣的父母呢?我認為父母如果做到下面點,就是孩子們希望的父母!

    一是能與孩子共情的父母。共情(empathy),又稱為“通感”、“同理心”,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在心理教育中,教育者能夠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體驗學生的情感,並能準確表達對其問題感受的能力。作為父母,首先要設身處地站在子女的立場來想問題和看問題,具體的作法是:(1)父母首先放下自己主觀參照標準,進行有效地聆聽,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來感受問題。(2)父母要特別注意感受孩子的情緒體驗,而不僅僅是孩子的認識。(3)父母透過準確的語言將自己對孩子的感受有效地傳遞給他,使孩子產生一種被讀懂的感覺,使其充分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經歷的挫折和痛苦。共情並不意味著要完全認同孩子的認識和感受,其目的在於透過事件和問題的解決促進孩子人格發展與自我成長。

    二是具有寬容心的父母。我們許多為人父母的,對自己的錯誤總是想方設法找藉口寬容自己,但是對孩子的錯誤卻像眼睛裡進了一粒沙子一樣大做文章,缺乏一顆寬容的心。這種寬容心缺乏的具體表現是:首先,總是以家長的權感觀念壓制孩子,難以接受孩子和自己有不同的觀點和思想,更是難以容忍孩子與自己爭辯。當然,寬容不是一味地無原則退讓、遷就,那樣會導致將來更大錯誤的發生,還會受到孩子的埋怨。

    三是孩子需要平常心的父母。當今的父母,更多的是礙於自己的面子,把孩子當成了自己追求虛榮的一種工具和砝碼,不能在親子關係上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主要表現在:

    (1)完美主義心理。凡事要求孩子十全十美,追求“實現最佳,達到第一”的心態,不允許孩子發展中出現錯誤或者失誤。

    (2)彌補自己未了心願的心理。有的父母自己小時候因各種原因未能上大學,便把上某重點大學的期望放在了兒女身上;有的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得了大獎,就逼著自己的孩子也學鋼琴等。

    (3)盲目競爭心理。許多父母過分地向孩子渲染競爭就是你死我活的拼鬥,誇大競爭的殘酷性。從上小學開始,就教育孩子在學習和日常表現上處處超過別人,教育孩子為超過別人而不擇手段。其實,這是一種極度自私和狹隘的心態。

     

  • 2 # 張豔秋57

    現在的年輕人80後90後00後,當自己沒有一片天地時需要父母的百般呵護,當小有成就時也許不會認同父母的所作所為,當能夠完全獨立時會反駁父母的一些做法,年輕人喜歡朋友式的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當著我的面,從來不接他媽媽的電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