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知識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現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趙忠堯、華羅庚、錢三強、鄧稼先、孫家棟、王選、袁隆平、錢偉長、李四光、童第周、竺可楨、陳景潤、蘇步青、侯德榜、周培源、嚴濟慈、吳有訓、吳階平、張鈺哲、熊慶來為什麼會列一個名單,因為這是小編自己能叫得出名字的科學家。

    小編作為一個90後能很明顯的感受到,我們的科學家已經不再是我們兒時的夢想了。記得清楚,小時候爸爸媽媽問我們長大了要當什麼,科學家永遠是掛在嘴頭的。雖然當時不知道什麼是科學家,但是是覺得神聖不可觸犯的。當我看到這個問答00後多少人還記得老一輩的科學家?作為一個和他們相仿的年齡段,我不覺得他們不會不記得這些老一代的科學家。但是他們不再是嚮往了,他們不再是在和我們年齡相仿時喊著去當科學家,以當科學家為榮了。被更多代替的可能是現在這些“小鮮肉”們,成為了他們精神上的嚮往。希望我們00後們,不要被這種浮躁的現象影響。牢記我們祖輩們為我們建設的打好河山,記住那些為我們國家嘔心瀝血勞苦終身的科學家們、建設者們!希望我們的子孫都能記住他們!

  • 2 # 科學時評

    我很贊同樓下答友的理解,即這個問題主要是感慨人們不再珍惜老一輩科學家為共和國的科技進步和國家安全所做的卓越貢獻。我也同意桔子下午茶答友的另一個判斷,即記不住老一輩科學家不能怨孩子們,但筆者並不同意後半句話,即怪我們的教育部門。雖然目前中國中小學的科學教育進展很不理想,筆者也經常為之呼籲,但新生代的孩子們記不住大部分老科學家的名字,這說明社會取得了很大進步。

    這些進步體現在,首先科學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不用多想就身在其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記不住各項科技發明的具體發明人是誰這很正常。事實上,不論中外的科學界都面臨著這個問題,也都在推動讓孩子們溫習偉大科學人物的科學教育。

    其次,具體到中國而言,老一輩的科學家主要的工作體現在兩彈一星、青蒿素研發等離普通人生活很遠的東西。國防當然重要,但和平年代的普通人往往對國防涉及的內容比較漠然。這不僅僅是教育部門工作不夠。實際上,就中國而言,能記住部分兩彈一星元勳名字的青少年可能遠高於歐美國家記住他們的國防科學家的名字。

    第三,具體到我們的教育,我認為在這方面的確有需要提高的。但不是把科學家像體育明星、文藝明星那樣來捧。雖然如今文藝明星中不健康的、娘娘腔的等等各色人等比較多,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就願意用科學家來取代影星來裝點自己的生活。需要提高的,是講故事的方式,不是講這些科學家多麼多麼偉大,為國家貢獻多麼大,而是講他們探索的故事、思維的方式、思考的習慣。這樣不會讓更多人記住老一輩的科學家,但會讓對科學感興趣、願意去了解這些老一輩科學家的孩子們,能透過學習老科學家的事蹟,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這才是公民科學素養最應該解決的。

    中國原子彈功臣之一郭書懷和夫人李佩。郭書懷在一次執行任務時飛機失事,人們找到他遺體時發現他和警衛員緊緊把原子彈資料摟在胸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方做出過哪些事情讓男方認定這個人要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