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如年少模樣I
-
2 # 小杜野釣
為何演技類綜藝迅速“躥紅”?我們就從《演員的誕生》去分析,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成名演員回爐再造,本身就具有話題度。不難發現,之前主打演技的主題綜藝,大多還是以素人選手為主的操作邏輯。但由於素人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競技表演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暴露各自“演技”短板,不僅影響整個作品的呈現效果,同時也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資源。
有人可能會反問,《演員的誕生》裡有些“演員”尷尬的“演技”,著實配不上“演員”的這個職業身份。但至少這些明星自帶流量體質,對節目熱度也是一種“另類”加持。
第二,經典IP故事的重新演繹。目前《演員的誕生》已經播出過半,節目中出現了太多的經典影視片段,如《我的父親母親》、《金枝欲孽》、《十面埋伏》、《最愛》、《解救吾先生》等,另外還有《青蛇》、《胭脂扣》、《手機》等著名情節的電影化再現。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少觀眾觀看《演員的誕生》這檔節目,重點不在於演員的演技PK,而是把節目當做一個個經典故事的串聯,與其說看節目,不如說看視覺化的故事,甚至可以稱作“演員版”《喜劇總動員》,他們只是對作品感興趣而已。
第三,抓住了大眾對 “缺乏演技的流量明星卻拿著天價片酬”的社會情緒,給觀眾提供了一個情緒出口。尤其是本身具有實力演技的章子怡,透過她這位具象的嘉賓人物,在節目中對一些缺乏演技的明星的正面批評和發聲,讓觀眾積蓄已久的抱怨情緒得以良性疏導,使得節目獲得了不少的情感共鳴和好感支援。
最後,當演技綜藝與粉絲髮生捆綁的時候,如何在流量與質量中取捨,我覺得演技類綜藝最終有他獨特的舞臺與魅力~
會的,因為相比競技類、喜劇類以及慢綜藝類,所謂的“演技類”綜藝從模式的角度上看還是有所創新的,“像《演員的誕生》這類表演類的節目,國外都沒有特別成功的先例,因為表演不像唱歌,不太能走到觀眾心裡,觀眾也不太能欣賞得了。《演員的誕生》透過挑戰演技和影視化改編,還是體現出創新性的。《聲臨其境》這個節目是有原創性,這個題材更難處理,臺詞離不開表演,有表演的話又會削弱聲音的元素。”此外,國內的綜藝節目勢必揹負著收視的重壓,這也會讓節目變得沒有那麼純粹。不可否認的是,《演員的誕生》在後期就明顯沒有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由於收視率的壓力,節目勢必會尋找話題和爆點,可能會在嘉賓的言行上做一些引導,在環節的設定上也要尋找趣味點,但這又會背離節目的初衷。如果這些節目要卸下收視率的包袱,從題材本身去體現表演和聲音的專業,對整個行業應該更有借鑑意義。但這對國內的綜藝節目來說太難了,因為最終還是要看收視率的嘛。”至於“演技類”節目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彭侃倒是並不看好,“兩檔節目都體現出了一定的創新性,但不敢說就代表新風口。因為這倆節目都是一線衛視推出的,花了很多的錢,請了很大咖的陣容。據說《演員的誕生》投資2.5億元,這樣的盤子也不是哪個衛視就能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