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耶
-
2 # 福清居士
感謝邀請。“孔融讓梨”此行為可以淡化了,因為年代大古老了,太久了,坑中國白姓還少?大方面不說了,小的方面你懂得,呵呵。但“讓”不能丟,“讓”為謙讓是中華民族優秀而寶貴品質。讓他知道我“讓”你,並不代表我怕你,我是在守住道與理的底線。我先“讓”你,你還這樣肆無忌憚,不客氣啦,把大梨還給我,不然,我用這小梨狠砸你啦,疼不?網友,我不是個憤青者,也不是個民粹者。這是個人衝動想法。
-
3 # 閶河泛舟
個人非常反感道德灌輸,感覺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規則、規矩教育和平等教育,人生而平等,為何要讓?愛幼沒有錯,但尊老值得推敲?一個人值不值得尊敬,不應該是以年齡大小為標準,而應當以道德為標準,壞人也有變老的那一天,就算再老也不值得尊敬,所以說,孔融讓梨的故事應該從教科書中刪除。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深厚,真的是博大精深。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均有豐富的典故與典藏。
回答第二個問題,孔融讓梨,應該是每個華人從小就學到的一篇道德教育故事,如果硬是要問它具有什麼樣的精神,字面裡解釋,它是一種割愛,割捨,捨己為人的精神,在不同的朝代裡,它都被用來教化國民,既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統治的需求,就是讓你要有懂得犧牲自我的精神。
現代社會里,以前見諸報端的一種說法是,孔融讓梨,實質是一種違揹人性的卑劣教化,這個觀點是說,在小孩子角度,一般尊崇他的天性使然,他純粹的表達:我就只想吃個大梨,我不想讓!往往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批評: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呢,這是不對的,你應該學孔融讓梨。小孩子不懂什麼叫割愛,割捨,他內心其實很簡單:我明明喜歡的是大梨,但為了討好大人,硬是要做出非本性的選擇,所以說孔融讓梨這種行為,這種一種對人性的違背。
當然,如果說,從小就不糾正小孩子這種自私自利行為,也是一種溺愛的縱容,也是不可取的。教還是要教他,只是方式要妥當,要讓小孩子心甘情願的,發自內心的讓。不過,一樣米養一百樣人,人性也很多種,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成人達己的天愛思想。
回到話題裡,孔融讓梨故事之所以代代被傳崇,一方面,是統治者對教化國民需求,另一方面,這個屬於人性的善意,人性本善,尊崇大方面的善,所以得到傳承下去。不過,今天畢竟不是等級森嚴的古代了,大人教導小孩子,也不必要太死板的遵從這個必須要讓的做法,或者,用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影響自己的小孩最好。
首先,自己身為家長,以身作則,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出去,給小孩做個榜樣,讓他們懂得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真諦。或者這樣,才會在他們內心裡,真正種下,向善的種子。
而不是粗暴的干涉他,告訴他,你必須這樣,因為他內心很純粹:我真的想要吃那個大梨子,我不想讓。
ok,那你讓出聖代吧。
好吧,給你大梨。
乖!
哈哈哈
嗯,就是這樣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