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現代中型以上軍艦的航速大多都在30節左右,甚至比不上二戰時期的軍艦,主要是由於現代海戰的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二戰時期,軍艦的主要武器是火炮和魚雷,為了躲避打擊、搶佔有利陣位等對軍艦的高航速提出了要求,所以儘可能的提高航速能為了軍艦的重要指標之一。

    而到了現代,傳統的軍艦之間展開炮戰、魚雷戰等作戰方式已經幾乎不可能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雷達引導下的遠端導彈攻擊,作戰距離大大增加,而導彈的飛行速度又非常快,即便是噴氣式飛機也難以依靠速度甩開導彈攻擊,就更不用說軍艦了。所以犧牲其他效能來提高航速沒有太大的意義,就算軍艦能跑到40節的高航速也難以躲開導彈的攻擊。相比之下,30節的航速下,軍艦的穩定性更好,電子裝置可以穩定的工作,反而使軍艦的生存能力更高。

    另外就是技術上的難題了,要想使軍艦跑出高航速就只能艦體設計的更加細長,以減小海水的阻力,但是這會讓軍艦的適航性非常比較差,使軍艦上的電子裝置無法正常工作。此外艦體的寬度太窄也使得軍艦難以安裝大型的電子裝置和導彈等大型武器裝備,因為為了提高隱蔽性,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安裝在了艦體內部,而不是甲板上。我們可以發現二戰中的大型巡洋艦和驅逐艦都顯得非常細長,而到了戰後,新建的軍艦大部分都變短變寬了,這便是擯棄了對高航速的追求,開始均衡的發展。

    總而言之,30節航速作為中、大型軍艦在效能和經濟之間的最佳平衡點,一旦超出這個範圍,要麼會增加油耗,要麼會犧牲軍艦的作戰能力或者續航力,降低軍艦的整體戰鬥力。在革命性的技術出現前,這個最佳平衡點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 2 # 軍武次位面

    對於現代海軍主戰艦艇來說,一般其航速我們說都在30節左右,而根據1節等於1.852公里/小時來說,30節的速度就等於55.56公里/小時,雖然這個速度在陸地上來看,並不算快,但對於遠比陸地環境更復雜的海洋環境來說,這個速度已經是非常快了。

    那為啥軍艦不在追求更高的速度呢?因為,對於軍用作戰艦艇來說,特別是對於排水量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軍艦而言,要追求高速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比如說對於你自身的動力系統來說,就要求很高,而要具備使得大噸位軍艦擁有更高的速度,這個動力系統本身的重量就不會太小,且消耗的燃料本身也會很大,雖然說可以應用上核能,但是這樣一來,單艘軍艦的造價也就非常高了,且對於現代軍艦來說,雖然此前也曾經有一些千噸級的戰艦達到30節以上的航速,比如中國的051型導彈驅逐艦的航速據稱最高可達37節,但其實在現代條件下,那麼高航速的軍艦其本身的實在價值也降低了,畢竟,你軍艦在快,也不可能有飛機和導彈來得快。

    故而,綜上述而言,現代軍艦一般也就要求30節左右的最高航速,畢竟這個航速條件下,軍艦本身可以取得效能和經濟上較好的平衡性。

  • 3 # 海事先鋒

    航速30節,這是一種“無奈的妥協”。

    其實在二戰及二戰之前,軍艦的航速一直是最重要的效能指標之一,甚至在一戰時期,航速就足以決定同級別軍艦較量的勝負。然而,到了現在,航速卻成為了一個比較“雞肋”的指標,只要不是很慢,只要是30節左右,不管是26節、27節還是31節、32節,其實都無所謂,沒有人會特別在意。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海戰形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而提高航速付出的代價,完全換不來同等的收益。

    圖為山東號航母在訓練中進行“高速漂移”。

    為什麼過去的軍艦如此強調航速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日本艦隊中的“吉野”、“秋津洲”、“浪速”等快速巡洋艦,依靠較高的航速,佔據了有利的舷側迎敵陣位,並且不斷機動穿插於北洋海軍的左右兩翼,使得北洋海軍疲於應付,無法發揮出305毫米等巨炮的威力優勢,最終敗在了快速巡洋艦+速射炮的“快+快”組合之中。

    圖為高速巡航中的中國航母編隊,在大洋上,30節的航速已經很快。

    到了一戰時期,反潛、魚雷攻擊等作戰形態日臻完善,而戰列線炮戰也達到了巔峰狀態,戰列艦之間互相搶佔陣位、巡洋艦之間互相你追我打,都成為了重要的海戰形態,甚至戰列艦之間的航速快慢,直接決定了戰爭主動權,從前無尾艦過渡到無畏艦時代,航速就是重要指標之一。當時軍艦互相炮戰,距離很近,跑得快就是最大的優勢之一。

    到了二戰時期,軍艦的航速已經穩定在了接近30節,當時除了要應對一戰時期類似的戰列線對決之外,海軍的大型戰艦還需要躲避潛艇和天上的飛機,遇到空襲,就需要馬上進行“蛇行走位”,進行規避。此時,航速依然發揮很大的作用,而且航速快的艦隊,有利於快速在大洋上機動,率先進入關鍵海域,早早進行搜尋和打擊。

    然而到了現在,海戰已經完全進入了導彈化時代,反艦要用反艦導彈,防空要用防空導彈,就連反潛都有反潛導彈,這就讓軍艦之間、軍艦和飛機之間、軍艦和潛艇之前的交戰距離不斷拉長。有多長呢?現在的反艦導彈,射程較遠的超過了600公里,射程較近的都有150公里左右,這個時候,雙方的軍艦是基本上不會互相見面的,跑的快一點、跑的慢一點,本身對於軍艦之間搶佔陣位是沒有作用的,畢竟再怎麼改變姿態和陣位,也需要依靠遠端發射導彈或者攔截導彈來解決戰鬥。

    圖為高超音速導彈打擊航母設想圖。

    導彈飛行的速度又很快,最快的俄羅斯“鋯石”反艦導彈已經有7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先進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比如中國的YJ-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已經有4馬赫的飛行速度,就連普通一些的亞音速反艦導彈YJ-83、“魚叉”等,也有0.8馬赫以上的高亞音速飛行能力,軍艦航速快上個1節、2節,或者慢上1節、2節,對於躲避導彈來說完全沒有作用,因此也就沒有了增加航速的迫切性。

    圖為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

    再者,增加航速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一般來說,當軍艦的航速超過30節,每向上提升1節的航速,動力就需要接近翻倍。而現代軍艦的動力系統大都是燃氣輪機,價格非常昂貴、系統較為複雜,佔據的空間也比較大。比如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其LM-2500燃氣輪機,一共裝備4臺,燃機艙室和煙道佔據了軍艦整個中部艦體的空間,軍艦所有的武裝和大部分雷達都只能佈置在艦首和艦尾。

    圖為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其機體巨大,航速再快也無法躲避導彈攻擊。

    如果為了提升1-2節的航速,就需要多配備最少2-4臺燃氣輪機,那對於現代軍艦來說簡直是代價慘重。伯克級驅逐艦以其9000噸級的排水量,支撐了96單元的垂髮;055大型驅逐艦以1.2萬噸的排水量,支撐了112單元的垂髮;如此都還有人覺得火力不夠、導彈太少,如果還要繼續增加燃氣輪機、減少武器配備,那軍艦乾脆就別打仗了,或者就直接把噸位造上2萬噸級,那樣目標和能耗又太大,單艦的損失又太過於沉重,追求那1-2節的高航速,完全沒有意義。

    圖為掛載X-51A高超音速導彈的B-52轟炸機。

    最後,現代軍艦與其費勁增加航速,倒不如增加雷達、電子、武器裝置,增強綜合作戰能力,能擴大飛行甲板,都比擴大動力艙室更重要。因此,就現在來看,增加航速沒有必要,軍艦的航速穩定、維持在現有的航速上就已經足夠了,再快是真沒有必要的事情。

  • 4 # 吃貨羊二哥的思貨

    航速只是一部分指標,並不是全部的戰鬥力,戰艦,坦克,飛機這種裝備都是要講究攻防速各個方面都平衡的,單純的為了追求某個方面的紙面資料漂亮,必然要犧牲一些其他的效能。

    舉例來說,美國首艘核動力的企業級航母(上圖CVN65),和現在服役的尼米茲級航母相比,企業號安裝有八座A2w核反應堆,可以輸出28萬馬力,單純的比航速肯定是比尼米茲級航母快了,但是,尼米茲級航母使用的A4w反應堆技術更先進,安裝兩座核反應堆就可以輸出26萬馬力,而節省出來的安裝空間,可以搭載多2150噸的飛機燃油和1170噸武器彈藥,因此尼米茲級航母戰鬥力比企業號強。

    如果您說的大型水面艦艇的定義再延伸一點,換成幾萬噸的運輸車輛民用輪渡或者海軍兩棲登陸艦,其主要作用是運得多,而不是跑得快。

    假設某島或者港口發生低烈度戰鬥,需要出動武裝力量打擊敵軍,航母、兩棲登陸艦開得再快,也沒導彈飛得快吧,發射幾發巡航導彈過來2個小時即可解決問題,也不用等航母,兩棲登陸艦一兩天天后才到。

    如果是非戰鬥任務,比如說《紅海行動》那種情況,某地發生動亂需要撤僑民,派飛機去也比航母,輪渡,兩棲登陸艦快。

    所以僅僅從使用方式來說,大型水面艦艇主要作用還是作為運載平臺,首先需要的是對大中型武器,彈藥,人員的運輸能力,這是他噸位大的優勢也是其他艦艇所沒有的能力,保持比較快的航速30節就可以了,沒必要再進一步的提高速度。如果說發生上述情況需要出動儘快到達交戰區域,三十或者四十節其實都不夠飛的快。

    如果說非要去安裝動力強勁的大型燃氣輪機或者核反應堆等裝置,除了前面說的會減少燃油和武器彈藥攜帶量,還要增加很大的成本。

    例如小鷹級航母跟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的成本對比。企業號安裝了核反應堆,結果一艘船的造價可以造兩艘小鷹級。與其浪費錢提高一點航速,不如把有限的資金用來造兩條航母。

    假設某地發生高烈度的戰爭,比如說越南戰爭那種情況,使用航母的進攻方需要持續出動戰機轟炸目標區域,或者與地方戰機爭奪制空權。這時候兩艘小鷹級出動戰機的能力,肯定是大大優於一艘核動力航母。

    還有,這時候消耗最多的是燃油和彈藥。船能開25節還是28或者30節已經不重要了,艦隊中航速最慢的肯定是補給艦(上圖紅色剪頭)不論是航母還是驅逐艦護衛艦都必須緊緊跟著補給艦。沒有了燃油和武器彈藥,飛機再快也發揮不出來作用,航母再快,也無法打擊陸地上跑的敵軍。

    而實際戰鬥中,敵方隨時可能發射過來導彈,魚雷攻擊你的艦艇,尤其是航母,補給艦,兩棲登陸艦這些大中型目標,你必須依靠驅逐艦,護衛艦的保護,跑得快了脫離隊伍就等於是給敵方送經驗,因此也沒有什麼必要刻意的提高航速,能開25--30跟著大傢伙一塊兒走才是最穩妥的

  • 5 # 西窗聽雨9

    沒有任何深意,對於軍用艦船當然是速度越快越好,但水的特性決定了的速度,現在螺旋槳技術就那樣了,一句話都是妥協的結果。螺旋槳推動為動力輸出結構的船隻以速度12±5節是最佳的(能源利用率最高,適航性最好,旋槳效率最高)。提高速度無非就是用可變距旋槳,加大直徑和提高速度。大型可變矩旋槳的控制系統及材料對於現在的技術太難了,且提升有限。加大旋槳直徑也是有上限的,同時對船隻的平衡和安全性得不償失,(二戰時的戰列艦舵機,螺旋槳幾乎都是命門的存在,按炮就掛。後相對此弱點開發出尾制導性武器)。加快轉速也是有限制的,汽蝕及水離現象也足夠讓人絕望。對於中大型艦船來說35節上限配方己經是現在技術的極限了,再快代價太大穩定性很難保證,就這都是犧牲經濟性換取的成果,有個屁的深意。

  • 6 # 名字太長我不記得

    船舶的航速通常12到18節稱為經濟航速,此時航行的經濟效益最優,巡航距離和航運效率達到較為完美的平衡點。18節以上的高航速在民用船舶中比較少見,一般都是軍用艦船採用的航速。軍艦講究一個機動性,但是在今天的超視距海戰的條件下,過於追求高航速反而會得不償失。以中國某新型驅逐艦為例,採用柴燃動力組合。在一般的戰備巡航中,啟動兩臺柴油機就可以滿足軍艦18節的經濟航速和全艦的警戒雷達的電力消耗。啟動兩臺燃氣輪機時,能滿足該艦達到31節的最高航速和全艦所有的電力消耗。問題是達到這樣的水平代價有多大,代價是,兩臺燃氣輪機的功率是那兩臺柴油機功率的十倍!燃油的消耗還不止十倍!這就大大減小了軍艦的巡航距離。考慮到軍艦的作戰屬性,這些代價還是值得的。有一點要特別說明,船舶在高速航行中受到的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關係,這是一個指數的概念。假如要把軍艦的航速從30節提到35節,首先,沒必要,在現代遠端打擊體系下,軍艦增加5節的戰鬥巡航速度起不到多少效果。第二,代價太大。增加5節航速,整個動力系統地功率需要提升3輩,這個代價實在不可接受!

  • 7 # 壽春陳

    軍艦的速度由用途決定的。

    水上的水下的佈雷掃雷的巡邏的突擊的組成編隊打群架的,對速度要求都不一樣。

  • 8 # 王牌武器庫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軍艦一直都是非常霸氣威武的,而且海軍內部的中很多黑科技用會用在軍艦上,雖然軍艦在現代戰爭爭爭爭爭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但這也讓人不僅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戰鬥機都螺旋槳式的滑翔機,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了跨越音速的噴氣式戰鬥機,而導彈也從音速跨越到了高超音速,但為何軍艦的速度一直卡在30節呢?是軍艦的發動機一直處於瓶頸期,還是有其他難言之隱呢?要知道二戰時期的軍艦速度一點也不慢,甚至可以說相較於現代戰艦也毫不落入下風,那麼為何軍艦的速度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依舊停留在這個水平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現代海軍在作戰模式上已與二戰時期有了很大區別,二戰時期的軍艦是以艦炮為主,魚雷為輔的戰鬥方式,常要求以高航速來奪取有利陣位或進行有效突防策略。因此,二戰時期的高航速就被擺在海戰的第一位。

    但在二戰之後,隨著雷達的快速發展,導彈與飛行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與發展,軍艦日益強調隱蔽性與防禦性,不再是簡單地追求速度。畢竟,連噴氣式飛機都擺脫不了雷達跟蹤以及導彈命中,且不說那些笨重的軍艦。所以現在很多軍艦都採用了慢速航行的方式,以減少對目標的攻擊時間。在反艦導彈攻擊下,無論航速30節或40節,均無多大意義。

    其實對於軍艦而言,30節航速的穩定性較高,且電子裝置在30節的速度上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進而提升軍艦的戰鬥力以及生存力能力。其實對於大部分軍艦來說,如果要選擇一個最優的航速,首先就必須考慮到燃油消耗、武器系統以及其他相關因素。並在平衡航速與油耗之間有一個最優折中範圍,一定超出了這個範圍,要不就是加大油耗,要不就是以軍艦所帶武器彈藥量為代價,影響作戰效能的發揮。

    另外,軍艦也應該追求高航速,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只能靠把艦體改得更加修長,進而降低海水的阻力,但這導致軍艦適航性大打折扣,風浪作用下很難使平臺保持穩定。

    但這麼做也有非常多的壞處,例如對軍艦內部空間造成諸多影響,導致無法容下較多作戰裝置與物資,使戰艦遠洋作戰持續能力下降。

    而且30節對於軍艦而言一點也不慢,大家可能看到30節這個數字,就會不自覺地與汽車的速度進行比較,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軍艦一節的速度約等於1.852公里/每小時,也就是說30節的速度為55,56公里/每小時,雖然這個速度在陸地上與那些跑車相比並不算快,但相較於陸地的複雜環境而言,海洋的航行效率非常高,而且對比常規汽車而言也不算太慢。更重要的是,目前航運是全球運輸中成本最低的,可見速度並不能說明一切,更何況航行期間的軍艦速度,如果你親自看過的話,你也不會覺得航行得很慢了。

    30節的速度對於中大型水面戰艦而言,其實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而且還可以保持更好的續航,作為一個平衡點而言,30節是最適合海戰的速度。不過未來中大型軍艦如果在動力上突破了極限的話,那麼功率也會大大增加,而且作戰方式也會進一步改變,真要到那個時候軍艦的速度才會真正得到提升,不過大家也不要高興得太早,畢竟軍艦這個東西不像戰鬥機,過幾年就需要更新換代,而且軍艦的造價實在是太過於昂貴,可不是過幾年就能夠提升一個等級的,要知道,美軍的福特級航母可是研究是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開始製造的,想要改變動力的極限,並不是聽上去的那麼簡單,所以30節的速度依舊是無法被在短時間內被取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egret doing和regret to do的區別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