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0595751616

    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1774~1831)和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1775~1828)。《少年維持之煩惱》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使歌德從此享有世界聲音。《浮士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以加工改造。是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悲劇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證發展關係。

      歌德一生尤其是後期創作的輝煌成就,是同他對這一現實主義原則的恪守分不開的。歌德早年曾領導過狂韌突進運動,傾向於浪漫主義。但以後意識到當時浪漫主義的“病態”,轉向古典主義。歌德所倡導的古典主義,實質上便是現實主義。現實主義問題是歌德後期理論思考的一個焦點。在西方現實主義理論發展的歷史程序中,歌德的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稱得上是一座里程碑,曾給予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以直接而有力的推動。興起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運動,顯然受到過歌德文藝思想的深刻影響。

      他並不企圖在作品中“體現某種抽象的東西”,而只是把自己從生活中獲得的“感性的、生動的、可喜愛的、豐富多彩的”“印象”,“用藝術方式”進行加工,透過“生動的描繪”提供給人們。歌德在這裡雖然沒有指明“印象”的來源,但聯絡整段話的內容,不難理解,所謂“印象”,不是別的,而正是客觀外界的現實生活在作家主觀意識中的反映,而作家在社會實踐中對客觀生活的一種“觀照”。因為他認為這才是文藝創作的真正的基礎和根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摔了滲液怎麼辦?